兒子:“爸,您給我們講講四合院以前那些特別難忘的事兒唄,每次聽都覺得特有意思。”
周勝:“行啊,就說以前咱院子大掃除的時候吧,那可熱鬧了。許大茂總愛偷懶,還嘟囔個不停,結果被柱子哥好一頓說。”
女兒:“哈哈,許大爺以前這么有意思啊。那除了大掃除,還有啥事兒呀?”
沈悅:“還有每年春節,大家一起包餃子、守歲。你何叔那包餃子手藝,真是沒得說,一邊包還一邊講啥團圓的寓意呢。”
兒子:“對,我還記得聾老太,她總會在過年的時候給我們小孩子發紅包,雖然不多,但可開心了。”
周勝:“是啊,老太人特別好。還有啊,以前院子里偶爾也會鬧些小矛盾。就像棒梗結婚后,和媳婦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有點小摩擦。”
女兒:“后來怎么解決的呀?”
周勝:“你媽和我去調解的唄。我跟棒梗說,成家了要多體諒媳婦,你媽就安慰棒梗媳婦,說棒梗大大咧咧慣了,不是故意的。后來他倆就和好了,現在日子也越過越甜蜜。”
沈悅:“咱們四合院啊,就是這樣,有歡笑也有小矛盾,但大家總能互相理解,一起把日子過好。就像之前易中海大爺生病,大家齊心協力照顧他,這情誼多難得。”
兒子:“嗯,易大爺對院子里的事兒一直都很上心,以前沒少調解鄰里矛盾。對了,爸,四合院改造那會兒,是不是也有不少故事?”
周勝:“那可不,一開始說要改造,大家意見都不一樣。年輕人覺得是好事,能讓四合院煥發生機,可有些老人擔心破壞了原有的寧靜和韻味。后來開了好多次會,我也跟相關部門溝通了好久,才定下了現在這個方案,既保留了四合院的特色,又有現代化的設施。”
女兒:“改造完之后變化確實大,現在好多游客來,咱們四合院也成了文化名片了。”
沈悅:“是啊,這都多虧了大家一起努力。現在街區發展越來越好,也有了些新問題,像之前游客多了,環境和管理壓力都大。”
兒子:“我記得后來成立了志愿者團隊,專門解決這些問題,現在街區環境好多了。”
周勝:“沒錯,大家都很積極參與。還有那些文化研究者來研究四合院文化,咱們一起辦的傳統節日習俗展示活動,可熱鬧了。”
女兒:“對,何叔展示包餃子,聾老太教做端午香囊,好多游客和市民都參與進來了。”
沈悅:“這活動不僅讓更多人了解了咱們四合院的文化,也讓傳統節日習俗能更好地傳承下去。”
周勝:“這幾年咱們四合院發展得好,你們倆也在各自領域有進步。兒子你工作出色,負責重要項目;女兒你繪畫也越來越厲害,作品還全國巡回展覽呢。”
兒子:“這也多虧了爸媽你們的榜樣作用呀,看著你們在事業上努力拼搏,我們也不敢松懈。”
女兒:“嗯,而且咱們四合院的氛圍也一直激勵著我們,像棒梗叔和陳宇哥他們也都很努力。棒梗叔的小店生意越來越好,還擴大規模了。”
兒子:“陳宇哥更厲害,開發了好多智能化服務系統,提升了街區的體驗感。”
周勝:“是啊,大家都在為四合院的發展出力。現在咱們的公益項目也越做越好,幫助了不少貧困地區的孩子。”
沈悅:“對,看到那些孩子對知識的渴望,真覺得咱們做的事兒特別有意義。咱們女兒資助的那個小女孩,繪畫水平提高了不少,還得獎了呢。”
女兒:“她特別有天賦,我希望能幫她實現繪畫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