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的助理安娜來的那天,正趕上三大爺的"智能養花課"。老太太們圍著長桌坐成一圈,每人面前擺著一盆多肉,三大爺站在中間,手里舉著個放大鏡,正對著智能花盆的傳感器講解:"看見沒?這小綠點亮了,就說明該澆水了,跟咱們的老祖宗看天澆水一個理,就是更準點。"
安娜舉著相機拍個不停,藍色的眼睛里滿是好奇。"周先生,"她轉向周陽,"這些設備都是你們工廠生產的?我以為只有專業園藝場才會用。"
"一開始是,"周陽笑著說,"后來發現老百姓更需要,就改了設計,做得簡單點,便宜點。您看張奶奶,七十多了,現在用得比年輕人還溜。"
張奶奶聽見這話,舉著自己的多肉花盆給安娜看:"你看我這盆,以前養啥死啥,現在用這'小玩意兒',活了快半年了!"她指著花盆側面的顯示屏,"昨天它說光照不夠,我就搬到窗臺,今天就精神了。"
安娜笑著點頭,忽然被角落里的笑聲吸引。槐花正和幾個孩子圍著機器人"小花"——囡囡用3d打印做的簡易模型,雖然胳膊有點歪,但真能轉動澆水。孩子們輪流給機器人發指令:"小花,澆左邊那盆!""小花,數到三跳一下!"
"這是孩子們自己設計的?"安娜驚訝地問。
"是槐花畫的圖紙,"周陽說,"囡囡幫她做出來的。我們覺得,讓孩子從小就覺得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是能幫上忙的,比學多少公式都強。"
安娜跟著他們走到四合院中央,傻柱正在給老槐樹澆水,樹下的土壤里埋著個小小的檢測儀,連接著他的手機。"這樹有五十多年了,"傻柱抬頭說,"去年差點枯死,用這玩意兒監測,才知道是根太深,澆水沒澆透。"
安娜蹲下來看檢測儀,忽然指著不遠處的葡萄架:"那是太陽能板嗎?"
"是,"周陽點頭,"院里的路燈、科普角的屏幕,都靠它供電。省點電是點,還環保。"
正說著,許大茂騎著電動車回來,車筐里裝著個大箱子。"周叔,漢斯先生要的樣品到了!"他把箱子搬下來,打開給安娜看,"這是新款的助老機器人,帶語音控制的,能幫老人拿東西,還能提醒吃藥。"
安娜眼睛一亮,伸手摸了摸機器人的機械手:"比我們實驗室的更輕便,顏色也好看。"
"老百姓過日子,圖個實用,還得看著舒服。"許大茂得意地說,"這顏色是槐花選的,她說奶奶喜歡淺藍色。"
傍晚的風帶著槐花香飄過來,安娜站在院子中間,看著夕陽下的人們——三大爺在指導老太太們用手機查多肉狀態,傻柱在給孩子們分冰棍,槐花舉著"小花"機器人,追得小狗滿地跑。她忽然明白,為什么漢斯總說要學"幸福里"的模式。
"周先生,"安娜認真地說,"我能把這里的故事寫進報告里嗎?不是作為商業案例,就作為......生活的樣子。"
周陽看著她,笑著點頭:"當然可以。生活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的。"
第一場雪落下來時,四合院的屋頂很快白了。槐花穿著厚厚的羽絨服,踩著積雪跑到科普角,玻璃上的冰花里,映著她呵出的白氣。
"周爺爺,非洲那邊下雪了嗎?"她指著屏幕上的監控畫面——非洲社區花園蓋了透明大棚,里面的西紅柿還掛著果,幾個當地人正用平板電腦查看溫度數據。
"那邊是夏天,"周陽給她遞過熱水袋,"他們現在穿短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