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特意從柏林趕來參加慶功宴,還給槐花帶了個禮物——一個德國傳統的布偶,穿著巴伐利亞民族服裝。“槐花,你是最棒的,”他笑著說,“你的機器人讓我明白,科技也可以很溫柔。”
“謝謝漢斯叔叔,”槐花把布偶抱在懷里,“等我長大了,我要設計一個能幫全世界小朋友澆花的機器人。”
漢斯連連點頭:“我等著那一天,到時候我一定第一個買。”
許大茂趁機拿出他的新樣品——印著槐花和“小花”機器人的智能花盆。“各位,”他清了清嗓子,“這是我們的新款花盆,全球限量發售,今天買有優惠,就當慶祝槐花拿獎了。”
大家紛紛掏錢購買,三大爺一下子買了五個:“我要給我兒子、女兒、孫子、孫女都送一個,讓他們也沾沾槐花的喜氣。”
慶功宴一直鬧到深夜,院里的笑聲此起彼伏。周陽看著槐花和漢斯用德語交流,看著傻柱和許大茂互相敬酒,看著三大爺和二大爺爭論誰的功勞大,忽然覺得這四合院就像個小小的地球村,不同國家、不同性格的人,因為一個小小的機器人,走到了一起,其樂融融。
第二天,槐花的事跡登上了報紙,標題是“四合院走出的小發明家,用機器人征服國際賽場”。記者還特意拍了四合院的照片,院里的月季、向日葵、智能花盆,都上了報紙。
一時間,四合院成了名人,每天都有記者來采訪,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想看看這個能培養出小發明家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樣的。
許大茂趁機擴大了他的門市部,還雇了兩個人幫忙,生意越做越紅火。他特意在門市部里設了個“槐花專區”,擺放著她的獲獎證書和“小花”機器人的模型,吸引了不少顧客。
三大爺則把他的養花課開到了網上,每天在直播平臺上教網友怎么用智能花盆養花,粉絲越來越多,還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我這可不是為了出名,”他對周陽說,“我是想讓更多人知道,咱們中國的老百姓,也能把日子過成詩。”
傻柱的“機器人蛋糕”也火了,不少人慕名而來,想嘗嘗這個能吃出科技感的蛋糕。他索性在院里開了個小作坊,專門做各種造型的蛋糕,還雇了兩個下崗工人幫忙,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二大爺則把他的鳥籠改裝了一下,裝上了智能喂食器和溫度計,成了“高科技鳥籠”。他天天提著鳥籠去公園遛彎,引來不少鳥友的羨慕:“老易,你這鳥籠夠洋氣的,在哪買的?”
二大爺得意地說:“這是咱院兒自己做的,外面買不著!”
周陽看著院里的變化,心里既高興又感慨。他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機器人,竟然給這個老院子帶來了這么多新活力。這大概就是生活的奇妙之處,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個不經意的想法,會開出怎樣燦爛的花。
這天,周陽正在廠里看新研發的助老機器人樣品,囡囡忽然跑了進來:“爺爺,非洲的村長爺爺發視頻了,說他們用咱們的智能花盆種的蔬菜,不僅夠自己吃,還能拿到市場上去賣,村民們的日子好多了。”
周陽接過平板電腦,視頻里的非洲村莊煥然一新,土房變成了磚房,孩子們穿著干凈的衣服,正在社區花園里勞動。村長舉著一個碩大的西紅柿,用不太標準的中文說:“謝謝中國朋友,謝謝周先生,你們的智能花盆,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周陽看著視頻,忽然覺得鼻子有點酸。他想起剛創業的時候,有人說他做這些“小玩意兒”沒前途,不如去搞房地產、開工廠。可他總覺得,能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一點,能讓世界上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比賺多少錢都有意義。
“囡囡,”周陽說,“讓王博士再設計幾款適合非洲氣候的智能花盆,要更耐用、更便宜。再派兩個技術員過去,教他們怎么維修、保養。”
“好的爺爺,”囡囡點頭,“我已經跟王博士說了,他說可以用當地的材料做外殼,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適應當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