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爺:“我……我捐我那只玉鳥!讓它給孩子們當寵物!”話剛說完,鳥籠里的畫眉突然叫了兩聲,像是在抗議。
眾人笑得前仰后合,張奶奶抹著眼淚說:“我活了七十歲,沒見過這么好的院兒,這么好的人……”
正熱鬧著,院門口突然傳來自行車鈴鐺聲,是街道辦的王主任來了。“喲,這是啥好日子?”她推著車進來,車筐里裝著個紅綢布包,“我剛從區里回來,給你們捎個好東西——‘首都最美社區’的牌匾,比文明四合院還高一檔呢!”
這下院里更沸騰了。傻柱直接把王主任的自行車扛起來,說要“供”在院里當紀念;許大茂趕緊給牌匾套上智能防塵罩,說“能自動感應灰塵,比保潔員還勤快”;三大爺則拉著王主任問:“這牌匾能帶來啥實惠?比如物業費打折?”
王主任被逗樂了:“老紀啊,實惠在后頭呢!區里說了,要給咱院修個小花園,再建個老年活動中心,錢都批下來了!”
“真的?”二大爺眼睛一亮,“那活動中心得有麻將桌,我那‘十三幺’還沒對手呢!”
“得有書畫室,”三大爺補充,“我要教老街坊寫毛筆字,順便算算退休金理財。”
傻柱:“得有廚房,我給大伙做炸醬面!”
許大茂:“得有wi-fi,我好直播賣智能設備!”
周陽笑著擺擺手:“都有都有,王主任說了,設計方案讓咱自己定,保證人人滿意。”
槐花拉著王主任的手:“王阿姨,能給小花園裝個自動澆水的嗎?就像我的‘小花’機器人那樣?”
“當然能,”王主任刮了下她的鼻子,“不光有自動澆水,還要裝太陽能路燈,晚上亮堂堂的,你們小孩能在花園里玩到九點!”
那天的四合院,笑聲差點掀了房頂。直到傍晚,夕陽把牌匾染成金紅色,還有人坐在葡萄架下嘮嗑。三大爺給月季澆最后一遍水,說明年要讓花兒爬滿新花園的籬笆;二大爺對著鳥籠比劃,說要在活動中心開辟“斗鳥專區”;傻柱和秦淮茹盤算著,要在老年活動中心開“家常菜培訓班”;許大茂則拿著卷尺在院里轉悠,說要給每個角落都裝上智能傳感器,“讓咱院比皇宮還智能”。
周陽坐在臺階上,看著影壁墻上并排掛著的兩個證書,忽然覺得這四合院像棵老槐樹,根在地下盤根錯節,枝葉卻一直往天上長。這根,是街坊四鄰的情分;這枝葉,是日子里的新光景。
第二天一早,施工隊就來了。院里頓時堆滿了水泥、鋼筋,師傅們搭腳手架、量尺寸,叮叮當當的聲響成了新的背景音。三大爺每天揣著個小本子在工地轉悠,記著“今日用了30袋水泥,比預算多2袋”,說是要給街道辦當“監工”;二大爺則把鳥籠掛到離工地最近的樹枝上,說“讓鳥兒給師傅們唱加油歌”;傻柱每天給施工隊送綠豆湯,說“天熱,得降降火”;許大茂更絕,給每個師傅發了個智能手環,“測測心率,別累著”。
槐花放學回來,總蹲在工地邊看師傅們干活,手里還拿著個速寫本,畫下新花園的草圖。“周爺爺,”她指著圖紙上的小噴泉,“這里能裝個傳感器嗎?有人經過就噴水,像游樂園那樣!”
“能啊,”周陽笑著說,“讓王博士給你設計個,保證比游樂園的還好玩。”
囡囡抱著平板電腦過來,屏幕上是她做的3d效果圖:“你們看,小花園里種滿向日葵,門口裝個智能識別系統,認識的人經過就說‘歡迎回家’,不認識的就說‘請登記’。”
“這好!”許大茂湊過來看,“我再加個功能,能自動報天氣,下雨前就喊‘快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