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院門口傳來自行車鈴鐺聲,是街道辦的王主任。
“喲,這是開大會呢?”王主任推著車進來,車筐里裝著些宣傳冊,“給你們送文化節的宣傳冊,順便問問準備得咋樣了。”
二大爺:“王主任,我這畫眉能上不?絕對是特色節目。”
王主任笑著說:“當然能,只要是咱院的特色,都歡迎。對了,傻柱,你那飯莊生意咋樣?上次我來吃的荷葉餅,我姑娘念叨好幾天了。”
傻柱得意地說:“托您的福,挺好!明天給您送兩斤過去,讓孩子嘗嘗鮮。”
許大茂:“王主任,要不要試試我的智能擦窗器?輕便省力,擦得還干凈,給街道辦也配幾個?”
王主任:“回頭再說,先把文化節搞好。對了周陽,區里想拍個宣傳片,選咱院當取景地,你看行不?”
周陽:“當然行,正好宣傳宣傳咱院的新面貌。”
三大爺:“拍的時候,得把我的郁金香拍上,還有我的養花手冊,也算咱院的文化遺產。”
槐花:“還有我的機器人!還有我的畫!”
王主任笑得直點頭:“都拍都拍,把咱院的好東西都展示展示。”
太陽漸漸西斜,金色的光透過老槐樹的葉子,在地上灑下斑駁的影子。傻柱回廚房準備晚飯,鍋碗瓢盆的聲響傳出來;三大爺繼續給郁金香除蟲,嘴里還在念叨著花苞的生長速度;二大爺逗著畫眉鳥,時不時哼兩句跑調的京劇;許大茂拿著手機,給王主任演示新到的智能音箱;槐花蹲在張奶奶旁邊,學著編竹籃,竹條碰撞的聲音脆脆的;周陽和李爺爺坐在石凳上,商量著文化節的具體安排……
“周爺爺,機器人的電池夠不夠啊?”槐花忽然抬頭問。
周陽:“夠,我昨天剛充好電,還備了兩塊備用電池。”
“那就好,”槐花低下頭繼續編竹籃,“我還想讓它給大家表演澆水呢,澆三大爺的郁金香。”
三大爺聞言直擺手:“可別!上次你的機器人給月季澆水,差點把根泡爛了,這次可得調準了。”
許大茂:“我給機器人裝個新程序,能自動識別花卉品種,根據品種澆水,保準錯不了。”
“還是大茂靠譜。”二大爺說,“不像老紀,總怕別人碰他的寶貝花。”
“我那是愛護!”三大爺瞪了二大爺一眼,“你以為都像你的鳥,糙養就行?”
傻柱從廚房探出頭:“吵啥呢?吃飯了!今天做了紅燒肉,誰再吵不給誰吃!”
眾人一聽,都笑了起來,腳步聲、說話聲、碗筷碰撞聲混在一起,像一首熱熱鬧鬧的歌,在四合院里蕩開,飄向很遠的地方。
文化節前三天,四合院像被撒了把酵母,一下子“發”了起來。科普角的桌子被搬到院里,搭成臨時工作臺,三大爺的花苗、傻柱的食材、許大茂的智能設備堆得滿滿當當,連二大爺的鳥籠都掛在了最顯眼的葡萄架上,畫眉鳥見天練嗓子,叫得比平時高八度。
“老紀,你這郁金香得再挪挪,”許大茂蹲在地上畫展區示意圖,粉筆灰沾了滿褲腿,“放c位,智能花盆的顯示屏對著過道,讓人一進來就看見‘適宜觀賞’四個字。”
三大爺正給花苞套防蟲網,聞言頭也不抬:“c位得配最好的花,我這盆復色的還沒顯色呢,換那盆純紅的,昨天剛綻開第一瓣。”
“紅的太普通,”許大茂用筆敲著圖紙,“復色的才稀罕,再說智能花盆能調光照,保準三天內顯色,比你那網子管用。”
“你懂個啥?”三大爺摘了片黃葉,“這品種嬌貴,光照太強會灼傷花瓣,得循序漸進。你那智能設備再能,有我伺候了三個月的經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