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蘭走了后,繡娘們氣得說什么的都有。
蘇艷想了想,“這事兒,咱們不能這么忍著了,得讓東家知道。”
“對,咱們看看東家怎么說?也不知方蘭拿著銀子干什么,我就納悶了,她這種人,怎么能在咱們鎮子上的口碑那么好的。”
“那是以前,以后不會了。等我哪天離開了秀才繡坊,我定把她是個什么樣的人,說給鎮子上的人聽。”
“對,讓她說大話,說拿著銀子什么樣的繡娘找不著。
反正我家在金水鎮的親戚多,我就告訴她們,秀才繡坊不靠譜,誰也別來秀才繡坊上工。”
蘇艷用手制止了大家的議論聲,“這事兒就這么辦!一會兒,方蘭指定安排活計,咱們就先聽著,誰也別動手。”
“對,一會兒,到了吃飯的點,我們就下工。”
“對,這次咱們可得齊心。”
“誰不齊心,誰就是不缺銀子。到時我們要了工錢,也別給她。”
繡娘們誰都想銀子到手,當然不敢不齊心了。
秀才繡坊因為工錢,鬧得不可開交。
盛夏繡坊卻因為發工錢,笑得開懷。
李喜送走了清陵城來的這些客商,清點了一下他們上交的定金,又挨個核對了一下契約。
就趕緊去找王大娘交待下面的事情了。
等忙完這些回來后,王大娘提醒他,“李掌柜,你是不是忙的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李喜仔細想了想,“這人啊上了年紀,就容易忘事,你要是不提,我就忘了。
正好,今日東家在,這工錢就讓她發。”
“好!大家可都盼著呢!剛剛我還聽那些個小姑娘提起,等發了工錢,去買頭花去呢!”
“我這就去,翠兒娘,契約上面把樣式和顏色寫的很清楚,你們按著上面的做就成了。”
“知道了,你快去吧!”
李喜回來后,告訴了張覺夏發工錢的事。
張覺夏立馬起身,“發啊,趕緊發!這事兒我去辦!”
“我和翠兒娘也是這個意思,東家,這是花名冊,上面的工錢我們也都算好了。
您只需帶著銀錢去就成了。”
“成!”
丁滿和鋪子里的小伙計,幫張覺夏把一籮筐的銅錢抬到了作坊里面。
王大娘就大聲嚷嚷著,“都把手中的活放一放,今日咱們東家在,親自在給咱們發工錢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大家都站好了,等著東家叫名字就成了。”
張覺夏也有意和大家混個臉熟,便很有耐心地叫著大家的名字。
“王牡丹,一兩零二百文。”
“周小月,九百文。”
“劉月娘,三兩銀。”
人群中倒吸了一口涼氣,發出了陣陣羨慕聲。
王大娘趁機說道,“月娘,這個月表現很好,主要是她繡的一件繡品,被貴人買了去。
雖是個小物件,可她還是收到了應有的提成。
所以,你們平日里可不要嫌我話多,我也是為了你們好。
干咱們這一行的,只要是繡技過關,走到哪里都有飯吃。
知道了嗎?”
大家整齊劃一地應了一聲,“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