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缽雞也算的上一個很出名的美食,之前姜黎自己也做過,也是擺攤的時候。
不過她做的缽缽雞是在跟網友在網上學的,自己再根據他們的配方做了一些輕微的調整。
姜黎拿了一串牛肉吃了起來,沒想到味道確實很好吃。
“哇,英子英子,這個缽缽雞里面的牛肉也超級好吃!”
她從缽缽雞的鍋里再次拿出一個牛肉串遞給林家英。
這一個牛肉串呈現出淡粉色,口感吃起來也十分軟嫩。
牛肉上裹著辣椒油的香氣,林家英咀嚼在口中時,瞬間汁水爆了出來。
而且牛肉纖維感十分明顯,卻一點不塞牙。
尤其是缽缽雞香辣湯底的神奇口感,辣椒層層遞進感在舌尖一一迸發的感覺十分明顯。
連帶著牛肉上的湯汁的確能吃出一些雞湯的味道。
不同于之前吃的其他缽缽雞,這次的缽缽雞的咸淡也十分合適。
山城作為麻辣火鍋的發源地,其缽缽雞在口味上也繼承了麻辣的傳統。
山城特色缽缽雞的麻辣程度相對較高,辣中帶麻,麻中帶香,給姜黎和林家英帶來了一種強烈的味覺刺激。
林家英之前也吃過缽缽雞,她家樓下就有一家賣缽缽雞的店。
雖然那家店做的缽缽雞也很好吃,但麻辣程度可能因地域和飲食習慣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包括姜黎之前自己做的缽缽雞,和這個味道也十分不同。
其他地方的缽缽雞可能更注重鮮香或酸辣口味,麻辣程度相對較低。
“哎,這個缽缽雞是不是放醋了?”
林家英細細品嘗了一下,在牛肉里感覺出來了一點酸酸的味道。
“啊?”
姜黎又拿過一個串,仔細咀嚼一番。
“還真是啊。”
旁邊的做酸辣粉的大叔聽見她們聊天的內容,哈哈大笑了一聲,熱心的給她們解答。
原來部分山城特色缽缽雞還會加入適量的醋來調味,使得菜品酸辣適中,更加開胃。
這種酸味與麻辣相得益彰,提升了整道菜品的口感。
但就算是在山城,也并非所有地方的缽缽雞都會加入酸味調料,或者即使加入也可能在比例和風味上有所不同。
“原來如此。”姜黎一邊點頭,一邊拿出了一串無骨雞爪。
她平時就很喜歡吃無骨雞爪,剛剛只吃了一個牛肉串便勾起了她的饞蟲。
剔骨以后的無骨雞爪在光的照射下看著晶瑩剔透的,就連入口的口感都是qq彈彈的。
不僅是雞爪,還有其他的雞肉也很好吃。
山城這邊的特色缽缽雞就是以雞肉為主料,而且通常在烹制的過程中,雞肉都會變得嫩滑可口,充分吸收了調料的味道。
雖然其他地方的缽缽雞的主料大多也是雞肉,但不同地方在雞肉的選擇、處理和烹制上可能有所差異。
就像是之前姜黎就喜歡用雞胸肉做缽缽雞,只需要通過精心的制作,就不會再柴。
“太好吃了這個雞爪,比我之前吃過的任何一家無骨雞爪都要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