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其他,誰知道呢。
當初調換孩子,那些負責照顧皇子的宮女不可能一點察覺都沒有,孩子都變了怎么會認不出?
只是她們大概也不敢聲張,皇子被調包了,最先遭殃的就是她們,更何況當天晚上她們為了看熱鬧還擅離職守呢?
不過這個秘密都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宮中一直都很平靜,估計那些宮女一直守口如瓶,以前不會說以后也不會說。
……
杏花莊是夏天之前完全建好的。
雖然前邊耽誤了兩三年,但是真的開始動工卻很是迅速。
朱大工匠都沒有想到會如此迅速,總結下來是這些村里人干活真的很賣力,所以把這工程縮短了。
莊子建好的那一天,朱大工匠在莊子外面站了良久,看看這富麗堂皇的莊子,又回頭看看不遠處村民的破屋。
現在他依然覺得驚奇,自己竟會答應一個鄉下女人在農村建這么一座大宅子。
關鍵是那女人還真的結清了銀子,把這宅子給建起來了。
要說,自己也是見證陸家從無到有的整個經歷,很是傳奇。
自己現在也不再覺得蘇如意在這么個地方建大宅子是什么荒唐的事情了,人家還真有本事把這大宅子用起來。
比如說去年,京城不是來了個名貴的老夫人嗎?
唔,不過聽說那老夫人冬天的時候過世了。
但這并不要緊,那嶄新平坦的道路上平時沒車沒人,一旦有車子來了,保準是找陸家的,而且都是有錢人。
蘇如意還另外劃了一小片地方出來,蓋了一間簡單的屋子當藥鋪,以后那些當日來當日要回的鄉親也不需要找到人家家里去了,就直接在這個藥鋪看診拿藥就是。
杏花莊竣工是一件大事情,設宴席請全村吃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對陸家來說是一件大事,對全村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大家不僅出人來幫忙,連鍋碗瓢盆,甚至雞鴨魚肉都一起拎到陸家來了。
這一次陸家還去信邀請了通州城的楊大人夫婦,來福酒樓的張東家和吳掌柜,以及大郎所在鏢局的鏢頭夫婦,去年大郎就跟著鏢局開始走南闖北,一個孩子還是需要鏢頭多多照顧的。
以及朱大工匠那幾個操持著把宅子建起來的大匠人。
這些人在陸宅建好的時候,陸家都沒有去請,那個時候陸家的名聲地位十分尷尬,去請了倒是自取其辱,人家根本不會來。
現在不同,楊大人來的十分痛快,攜夫人一起,還帶了賀禮過來。
其他人更是如此,吃席這一天,村口可停了好幾輛大馬車呢。
村中更是熱鬧,陸家敞著大門,院子里面擺了桌子,院子外面也擺了許多桌子,來湊熱鬧吃席的不僅又本村的,來陸家做過活的外村人也來了,到處都是笑鬧。
楊大人一身便裝,和藹親民,看到這樣的場景也不由發自內心地贊嘆一聲。
他吃過的宴席數不勝數,但還是第一次到村里來吃,這樣的毫無章法,吵吵嚷嚷,那做飯的鍋灶就架在院子里,院子外面的平坦處,架在食客的眼皮子底下,孩子們喂著鍋灶跑著轉圈,大人們圍著鍋灶聊天,眼睛不住地往鍋里瞅。
連最尊貴的那一桌上菜也是粗糙的大海碗,一碗接著一碗上,簡單粗暴,談不上美感,菜品是鄉下人做出來,沒有什么講究。
但味道卻是不差的。
這樣的宴席,楊大人竟一點也不反感,反而是他吃過的最輕松愉悅的一次席。
連楊夫人也笑道:“原來在鄉下地方吃席這么有趣,不用拘著。”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