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硬是扭虧為盈,說實話,寧氏還是很佩服老夫人的。
張兆慈其實很享受現在的生活,每天除了看孩子做飯,就是翻閱自己感興趣的醫書,那些醫書都是張家老太爺當年留下來的,除了一些家傳的醫書,就是一些家中前輩的脈案,張兆慈對那些記錄下來的脈案最感興趣了,她有個想法,想要把這些醫書給好好的整理一下,然后出版。
張兆慈的想法只是自己想一想而已,這都是張家的東西,張兆慈想要出版還得征得張家人的同意,而且張家還有好些自己的子侄,如果他們有學醫的天分,學醫的決心,張兆慈還是很愿意把他們培養出來的。
許梔帶著許柏洗了手,就去廚房門口等著幫著張兆慈端飯,這是張兆慈從小培養出來的習慣,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幫著拿筷子拿碗,吃了飯還要幫著收拾碗筷,也就是現在在侯府,伺候的人多,不用自己刷碗洗筷子,在河西,大家都忙起來的時候,許梔還是要幫著刷碗的。
許梔拿著碗,讓許柏幫著拿著筷子,張兆慈跟路嬤嬤就帶著許梔跟許棣在臨窗的炕上吃飯。
青苗青穗他們的飯都是張家幫著找的那個廚娘幫著做的,張兆慈的這個院子離前院很遠,大廚房就在前院,從那邊拿了飯走過來,飯都是涼的,這也是張兆慈非得自己在院子里弄個小廚房的原因,任是誰,成日里一日三餐都是涼的吃著,不得吃出病來的嗎?
張兆慈也不是天天要做飯的,只是今天有時間,又想著張家給送過來一筐春筍,嫩嫩的筍用五花肉炒了,再吃上一碗米飯,喝上一碗雞蛋湯,熱乎乎的始終是讓人渾身舒坦的。
許柏現在已經能自己吃飯了,而且吃飯的時候也不會把飯撒到外面,張兆慈給他弄了一碗米飯,就招呼大家吃飯。
張兆慈吃飯的時候可沒有食不言的規矩,許梔一邊吃一邊說:“娘親,我聽說棉姐姐要準備定親了呢。”
許梔嘴里的棉姐姐是二房許祺家的長子許蒲的長女,已經十三歲了。
張兆慈說:“她得有十三歲了吧?這個年紀定親也能說得過去的。”
許梔說:“桂姐姐偷著跟我說的,她說棉姐姐跟她外家的表哥情投意合,但是蒲二伯不同意,但是二伯娘愿意,棉姐姐自己也愿意,她娘的意思是要跟棉姐姐外家商量一下,先把婚事給定下來。”
許桂是許蒲的二閨女,許蒲的妻子陳氏出身不是很高,陳氏的祖父位列三公,只可惜后繼無人,陳氏祖父去世之后,陳家很快就沒落了,這應該是許蒲不愿意跟陳家結親的原因吧。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