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致靜將管事的請到倒座歇息,自己則是跟林致寧去了書房。
待到看了信上的內容,林致靜沉默良久,一直到林致寧問他:“致靜堂弟,你是個什么想法?”
林致靜有些慘淡的說:“致寧堂兄,我現在這個樣子,哪里能夠配得上鄭家姑娘啊。”
林致寧低聲呵斥道:“你糊涂啊,你只想到你自己,你怎么就不想一下,鄭家姑娘已經到了婚配的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一直未曾婚配,別人會不會說什么閑話?那些對她有不良企圖之人會不會趁機污蔑鄭家姑娘甚至是對鄭家姑娘做什么不好的事情?致靜堂弟,我也不瞞著你,年前臘月里,六皇子跟七皇子斗法,兩個人就拿著鄭家姑娘做的筏子,一個年輕姑娘家,從城外一直追到城里,那還是京城呢,當著那么多人的面,準備弄一出英雄救美的鬧劇出來,逼著鄭家姑娘非得去給六皇子做側妃不可,致靜堂弟,這里面
是因為什么想必不用我多說了才是啊。”
林致靜一下子站起來,抖著身子低聲喊道:“他們怎么敢?他們怎么敢?”
林致寧冷笑兩聲,說:“他們為什么不敢?鄭家姑娘未曾婚配,手里又有來錢的門路,最重要的是,她還是圣上親封的郡主,你說,如果她跟圣上的皇子之間,讓圣上選圣上會選誰?那一定是選皇子啊,還有可能圣上會想,好水不流外人田呢,這么好的姑娘家,能夠嫁到皇家,還正好呢。”
林致靜頹然的坐下來,林致寧耐心的勸道:“致靜堂弟,你已經做的很好了,這家中的田產鋪子,惹紅了多少人的眼?為了這點子東西,林家那些人就跟瘋狗一般過來撕咬,如果不是你,這家中的孤兒寡母的還不知道會落到什么境地呢,現在好了,你能把這個家給撐起來,還能有精力接著參加科舉,我的意思是,你趕緊跟鄭家姑娘把親事給定下來,不僅僅是為了鄭家姑娘,更是為了你,定親之后,你請許家的人保舉你去泰山書院讀書,那個是許家女婿開辦的書院,許家很多姻親之家的孩子在那邊讀書,我那大舅哥,就是許家的那位狀元郎,就是從這家書院出來的。”
林致靜怎么沒有聽說過泰山書院呢,當初許棣一考成名,他曾經就讀的泰山書院就成了許多學子趨之若鶩的地方,不過因為書院的規矩嚴格,很多人受不了自己照顧自己生活這樣的規定,更受不了書院清苦的生活,讀了沒多久就退學出來了。
很多人仔細的研究過泰山書院的教學制度,別的不說,就每年要學堂的學子去附近的一些縣衙幫著人家做事這一樣就讓許多人感慨良多,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些話真不是說說就是了。
科舉,考秀才之前靠的就是讀書背誦,將那些需要背誦的古籍背誦的滾瓜爛熟,就有可能考中秀才,但是到了后面的鄉試會試殿試,考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問題的闡述,如果沒有親自去經歷過這些事情,就憑著書本上的東西,寫出來哪里有什么深度?
科舉閱卷的都是一些曾經在地方上任職多年的人,考題中那些問題的看法自然是跟一般人不同的,如果能夠將這些問題的闡述跟閱卷的老師產生共鳴,還愁沒個好成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