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妃將梁承帝跟顧皇后商量的事情跟蕭垣說了之后,蕭垣沉默的坐著,劉妃也不知道兒子在外面是不是已經有了心儀的姑娘,但是太子妃的事情既然是梁承帝定下來的,估計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劉妃有心想要問一下蕭垣的想法,卻又礙于母子兩個已經分別這么多年,實在是問不出口,最后只能是微微的長嘆一聲,說:“垣兒,你的父皇,總歸是為了你好的,你是儲君,不單單是現在責任重大,就是日后,身上也是擔著整個大梁的百姓,母妃在這個宮中待了二十多年了,從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到現在,看的最多的就是你的父皇是如何費盡心力的制衡各種勢力,怎么樣從這些勢力里面給百姓討要一些好處,你的父皇,過的其實并不隨心。”
蕭垣點了點頭,知道自己的母妃是怕自己因為太子妃的事情跟父皇之間有了罅隙,這才費心的想要讓自己明白父皇的不容易。
蕭垣笑著說:“母妃,我自然是清楚父皇的不容易,我只是沒有想好,我的太子妃嫁給我之后,我能不能好好的待人家,日后會不會讓人家對我失望。”
劉妃聽了,驚訝的看著蕭垣,蕭垣笑了笑,拉著劉妃的手,認真的說:“不管誰給我做太子妃,日后就是要跟我一同好好的過日子,我們會一同生兒育女,我在前朝,我的太子妃就要在后宮幫我守好我的大后方,我希望是一位像母后這樣有能力又心善的人,咱們母子,因為什么在冷宮之中生活了那么多年,我心里一直都記著呢,這些年,我一直在想,后宮雖然也是前朝的一張晴雨表,可是如果我能夠掌控了前朝呢?我的后宮,只要做好全天下女子的表率就好。”
劉妃認真的看著這個自小就離開自己身邊的兒子,孩子剛走的時候,她傷心難過,生不如死,在身邊的嬤嬤的開導下,這才靠著對孩子的思念慢慢的堅持下來,現在,孩子回來了,卻在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成長為這樣一個有擔當的人。
劉妃欣慰的看著蕭垣,溫和的說
:“好孩子,真是好孩子。”
蕭垣從劉妃那邊走了之后,陳五福就將母子兩個人見面的經過甚至是母子之間說的話一五一十的向梁承帝做了匯報,梁承帝聽了,沉默良久,這才微微的嘆了口氣,提筆繼續批閱案頭的奏折,不過微翹的嘴角,卻是表明了這位君王的心情。
梁承帝的一道旨意,讓整個京城家中有適齡姑娘的人家一片嘩然,梁承帝選了顧皇后堂弟家的嫡長女為太子蕭垣的太子妃,欽天監給太子選一個成親的良辰吉時,禮部則是開始給太子準備六禮,聽說旨意下了之后,禮部的人接著就忙碌起來了。
原本想著要競爭一下這個太子妃的人家,心里是非常不滿的,京城這么多的閨秀,都沒有讓太子好好的看一看呢,卻被這么一道旨意就將太子妃給定了下來,而見過蕭垣之后就對蕭垣芳心暗許的姑娘家,開始打聽顧家這位新出的太子妃的情況。
顧家本家沒u有在京城,而是一直生活在他們的族地,距離京城有二百里的一個小小的現成,顧皇后的祖父父親都是自己那個時代的大儒,顧家也是往培養大儒的方向上培養自家的子弟,所以,顧家是讀書人家,出的最多的卻是著書立說的大家,在朝為官的反倒是不多,也是因為如此,顧家才成為了大梁清流之首。
顧皇后的這位堂弟是個性情灑脫之人,早幾年殿試得了二甲的頭名,在翰林院看了幾年書之后,就辭官歸家,不是去外面游山玩水,就是在家中教導家中子弟,寫一些自己的讀書心得,但凡是他出的書,都會被搶購一空。
顧家的姑娘,打小要跟著家中的兄弟讀書,不僅僅是讀書,還要學著管家理事,學著經營田莊鋪子,所以,顧家的姑娘搶手,不單單是因為顧家出了一位皇后,也實在是顧家的姑娘自身優秀,這次顧家人都沒有想到,梁承帝竟然從顧家的下一代里面選了一位太子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