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里竹在湖心小島上轉了一圈,終于得出來了一個結論:“其實,這里是一個陷阱。對嗎?我們今天欲蓋彌彰,笨手笨腳的走到這里來,就是為了引起齊楚兩派的注意?”
“等他們到了這里之后,你就會伏殺他們,是不是?”
李水點了點頭:“不錯,正是這樣。”
相里竹嘆了口氣,說道:“墨者遇到你,算是倒霉了。”
李水哈哈一笑,對眾人說道:“好了,已經參觀完了,我們走吧。”
李水、李信、相里竹和兩位大娘走了。他們帶來的五十名精兵則留了下來,埋伏在這里。
這地方李水已經預先藏好了糧食,足夠五十人生活一個月。而在這個大陷阱當中,五十人,足以干掉幾百人甚至上千人了。
臨走的時候,李水又向那五十人交代了一番,讓他們在島上進行種種布置,讓這里的陷阱更加的陰損。
當李水幾個人從浮橋上走過來之后,李水就把浮橋拆毀了。
李信看著水中央的小島,說道:“這地方不應該叫湖,應該叫做池。”
李水笑瞇瞇的說道:“那些刺客,會以為這里是湖的,不僅以為是湖,還會乖乖的劃船,哈哈,我真有點期待了。”
幾個人交談了一陣,看看左右無人,就將稀奇古怪的外套脫下來,丟掉了,然后分乘兩駕馬車,從另一條路回商君別院。
走到半路上的時候,李水的馬車遇到了一隊人。這隊人鮮衣怒馬,仆從如云,一看就是紈绔子弟。
只是這些紈绔子弟個個垂頭喪氣,偶爾有幾個有些精神的,也是在破口大罵。
李水豎著耳朵聽了一會。發現其中一個人正在罵:“也不知道是哪個缺德的,要陛下廢舉薦,行科舉。老子在外面玩的好好的,現在要回去學什么實務策。真是倒霉。”
另一個罵道:“這人多半是槐谷子,整個咸陽城,就他最不要臉。”
之前那個說道:“也不一定是他。能想出這計策來的,多半是個陰險小人。槐谷子這人,是張揚了一些,是無恥了一些。但是他的脾氣,我倒是挺欣賞。咱們這些人,若做事不招搖一些,那不是白生在公卿之家了嗎?”
周圍的人紛紛附和。
另一人問道:“那老兄以為,提出者計策來的,是誰呢?”
之前那人說道:“估計是趙高,這家伙最為陰險。不過也說不準,也有可能是淳于越,或者李斯,或者王綰。管他是誰呢,我特么都得回去學實務策。”
眾人聽到激動處,都跟著破口大罵。
然后是幾個老仆役,心驚膽戰的勸道:“小主人們,慎言啊。你們罵得都是朝中重臣。回家罵也就罷了,在這通衢之中,若被有心人聽了去,后果不堪設想啊。”
那幾個紈绔子弟又罵了幾句,什么老子不怕,什么大不了同歸于盡之類的話。
不過放了幾句狠話之后,他們也都噤聲了,看來生在官宦之家,也不是完全沒腦子。
等那群紈绔子弟走了,李信笑瞇瞇的看著李水:“槐兄,這些人似乎把你恨上了。”
李水說道:“有嗎?我怎么聽見他們很佩服我?”
李信說道:“他們一直罵提出科舉之策的人,你沒聽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