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伏堯正坐在幾案跟前,嘴里面啃著饅頭,未央手中拿著一個雞蛋,正在他右眼上來回滾動。
看見李水來了,未央朝他點了點頭,然后指著伏堯嘆了口氣。
李水說道:“無妨,誰打了我徒兒,打還回來也就是了。”
說了這話之后,李水看了看伏堯的右眼,整個眼眶都被打腫了。
李水怒道:“這胡亥,真是欺人太甚。伏堯,你們兩個是怎么打起來的?”
伏堯說道:“我聽到胡亥和幾個小宦官正在罵師父。他們說師父提出來科舉之策,禍國殃民。我一時沒忍住,和他理論了幾句,然后他一拳打在我眼睛上。”
李水又問:“只有他一人打你?”
伏堯點了點頭。
李水怒道:“這胡亥真是不知好歹,打狗還得看……不對,我的徒弟他也敢打?真是欺人太甚,走,我帶你去報仇。”
李水拉著伏堯就走。未央擔心的說道:“胡亥畢竟是公子,先生不可意氣用事啊。”
李水擺了擺手:“無妨,我自有分寸。”
在尋找胡亥的路上,李水問伏堯:“你覺得,科舉之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當真會禍國殃民嗎?”
伏堯說道:“我覺得科舉之策是好的。”
李水一陣欣慰,心想:“不愧是我徒弟啊。”
誰知道伏堯又說道:“既然胡亥認為是壞的,那他一定是錯的。”
李水有點無奈,說道:“想問題,不能這樣非黑即白,不能這樣對人不對事。你仔細想想,科舉制,究竟是好的還是壞的?”
伏堯沉思了好一會,忽然很肯定的說的:“是好的。”
李水問道:“為何這么說?”
伏堯說道:“如果用舉薦制,選上來的都是朝臣喜歡的人,而不是父皇喜歡的人。這些人也只是喜歡舉薦他的大臣,而不是喜歡父皇。久而久之,他們對父皇就談不上忠心了。”
李水滿意的點了點頭,問道:“還有別的原因嗎?”
伏堯又歪著頭想了一會,說道:“舉薦的人,未必有真才實學,可能只是朝臣恰好喜歡他,所以舉薦了他。但是科舉制就不一樣了,徒兒聽說,科舉制需要考實務策,這樣一來,考中做官的人,都是由治理天下能力的人。”
李水摸了摸伏堯的腦袋:“很好,你很聰明。”
然而,伏堯又接著說道:“還有一項好處。如今天下不穩,六國余孽,蠢蠢欲動。尤其是楚地的項梁,一直在暗中生事。”
“可一旦行科舉制。人人都有做官的機會,原來六國故地的那些士人,看到了希望。他們也可以參加科舉,考中了之后,就可以像以前一樣,做官,做公卿。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愿意跟著項梁zàofǎn了。”
“項梁等人,必定勢單力孤。要么偃旗息鼓,隱姓埋名的過一輩子。要么勉強聚齊百十來人,但是必定不能長久。”
李水驚喜的看著伏堯:“孺子可教也。走走走,為師今日高興,好好揍胡亥一頓,替你出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