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又問:“抓起來之后呢?”
扶蘇說道:“向他們教授禮法。讓他們懂尊卑,知廉恥。懂禮之人有賞,冥頑不靈之人有罰。”
旁邊的伏堯忽然笑出聲來了。
扶蘇正侃侃而談在興頭上,忽然聽到伏堯的笑聲,頓時有些不滿。
嬴政則溺愛的看了伏堯一眼,說道:“伏堯為何發笑啊?”
伏堯說道:“方才長兄要通過賞罰分明,來推行禮法。兒臣想起來,長兄言必稱禮治,堅持以禮治國,認為以法治國,斷斷不可取。而為了推行禮法,竟然要靠法家的賞罰分明來完成,實在是有些滑稽。”
此言一出,不少朝臣的臉上都露出微笑來。
扶蘇臉色有些發紅,說道:“禮法是根本,律法是輔助。好比騎馬,韁繩乃重中之重,鞭子也有它的作用。”
儒生們都點了點頭,贊道:“公子妙喻。”
嬴政不置可否,又問:“其他人,有何高見啊?”
胡亥走出來,說道:“兒臣以為,應當將這些人統統抓起來。首事者坑殺,盲從者罰做苦役。不出半個時辰,咸陽城秩序井然,誰敢胡言亂語?”
胡亥說這番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自從趙高死了之后,胡亥一直在研究如何獲得嬴政的青睞。
嬴政傾向法家,因此胡亥就專門研究法家的著作,希望能獲得嬴政的贊賞。
誰知道他剛說完這話,伏堯又樂了。
胡亥惱火的看了他一眼,問道:“怎么?很可笑嗎?”
伏堯幽幽的說:“昔日周厲王嚴刑酷法,惹得天怒人怨。國人不敢言,道路以目,終致暴動,厲王倉皇逃離國都。”
“兄長的辦法,與周厲王倒是不謀而合。若不問緣由,便坑殺百姓,恐怕我大秦會亡在你手中啊。”
胡亥看著伏堯,恨的牙根癢癢,不過看了看站在旁邊的李水。終究是嘆息一聲,只當沒聽見。
“他是我的胞弟啊,當然要原諒他了。”胡亥這樣安慰自己。
嬴政微微一笑,問伏堯:“你的幾位兄長,你已經點評過了。那么朕問你,你又有什么高見呢?”
伏堯說道:“兒臣覺得,是非緣由,總得等人到齊了再說。諸位大人說方士和百姓鬧事,方士和百姓就是鬧事嗎?”
“現在牛斗還沒有到,事情究竟是怎么樣,還不好說。貿貿然把人關起來逼著他們學禮法,有些可笑。而把人一律坑殺,就有些可怕了。”
朝臣們一聽這話,先是微微一愣,然后都點了點頭。
李水忽然夸張的說道:“伏堯公子,聰慧異常,臣聽公子一言,茅塞頓開。陛下,大秦有伏堯公子這等人物,是朝廷之幸,是萬民之幸啊。臣,感慨不已,情不自禁,臣……”
李水竟然流下來了幾滴激動的淚水。
朝臣們都愕然的看著李水:“這……這還真的哭了?”
伏堯有些不好意思的看這自己的師父:是不是……夸得有點過了?
嬴政卻微微一笑,這槐谷子,對伏堯倒是真心實意,不吝夸獎。不錯,朕這個兒子,確實聰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