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說,這反賊被秦兵擊敗了,殘余了四百余人,逃到了南越?”
周圍的楚國遺老聽了這話,都是微微一愣:“項梁?那不是故楚項燕的后人嗎?”
他們對項燕還是很有好感的。不過……這時候好感頂個屁用?活命才是最要緊的。
于是這些遺老都極為誠懇的說道:“大人,我們帶來的族中子弟,加在一塊也有數百人。不如讓我們剿滅這伙反賊,將功贖罪。”
徐福心想:那伙反賊多半是項梁,你們又是楚國遺族,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暗中勾結?說是去剿賊,結果降賊怎么辦?
于是徐福笑了笑,對他們說道:“對方區區四百人而已,我有數萬越人,何必懼他?”
旁邊那些南越首領都自豪的挺直了腰桿。
…………
與此同時,王恒正苦口婆心的和一個南越人交談。
天剛亮的時候,王恒就帶著人找到了一個南越部落。在送上去了幾把劍,幾匹布之后,這些南越人接見了他們。
這個部落的首領正在跟著徐福做事,所以現在部落里面當家的是首領十五歲的兒子。號稱少頭領。
少頭領看見秦人來了,立刻命人去通風報信,要父親盡快回來。至于自己,則陪著王恒拖延時間。
起初的時候,王恒還有點擔心語言不通。但是交談了一會發現,這少頭領居然懂得中原的語言。
據說戰國的時候,他們曾經和楚越等南方諸侯,頗有交流。大秦立國之后,也曾經去過咸陽。
兩個人寒暄了一陣之后,王恒就進入了正題。
他微笑著說道:“少頭領,不知道你們部落,在這里可有沒有什么仇人?若有的話,在下愿意代勞。”
少頭領想了很久,皺著眉頭說道:“仇人么?原本是有的,現在倒沒了。”
他們原來確實有仇人,就是隔壁的部落。兩個部落因為爭奪水源的問題,常年打得不可開交,算是世仇了。
但是不久前徐福到了之后,把水源重新劃分了一下。
隔壁的部落因為地利的原因,所占的水源多一些。因此需要每年交給自己的部落一些糧食。這個劃分,算是比較公平。
而且徐福嚴令隔壁部落,不許堵塞水道,否則的話,便是與他為敵。
現在徐福是南越共主,與他為敵,那就是與整個南越部落為敵了。隔壁的部落,還沒有這么大的膽子。
所以說,水源的問題已經解決了,兩家已經和好了。不久前,還有人去隔壁部落走親戚。
在十幾年前,部落沒有結仇的時候,雙方其實是有婚姻往來的。自從結仇之后,這些親戚已經很久不來往了。
不是不想來往,是不敢來往。生怕自己的族人惱怒。
現在好了,彼此之前,又可以親如一家了。
因此,徐福在南越的這些作為,還是讓一些南越人很擁護的。
王恒看見少頭領沉默不語,有些失望的說道:“當真一個仇人都沒有嗎?”
少頭領搖了搖頭:“當真沒有。我們南越部族,講究以和為貴,以德服人。”
這是徐福的原話,少頭領照搬過來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