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馮刃疾,越看越是欣賞。此人,把淳于越的心里話都說出來了啊。
嬴政看了看伏堯。
伏堯胸有成竹的站出來,對眾人說道:“馮大人杞人憂天了。”
馮刃疾按照商量好的臺詞說道:“下官怎么杞人憂天了?請問公子,北地郡的田地是不是荒蕪了一部分?”
伏堯點了點頭。
滿朝文武,又是一陣議論。
有不少人,臉上露出來了迷之微笑。
伏堯淡淡的說道:“不過,減少的那些耕地,其實本就不適合耕種。事倍而功半,何苦呢?”
馮刃疾搖頭說道:“那也不能削減耕地。公子這可是錯了。”
伏堯對嬴政說道:“父皇,反正你要巡視北地郡。不如……我們一塊去看看那些被放棄的農田,如何?”
嬴政欣然同意。
半個時辰之后,眾人站在了一處山坡上。
山坡并不陡峭,但是因為起伏的原因,地勢要比其他地方高。
伏堯指著山坡說道:“這里便是被放棄的農田。”
“兒臣放棄它。有三個原因,其一,這里地勢太高,澆灌不便。其二,這里土層很薄,下面全是石頭。種子播下去,往往無法結子。就算能收獲,也沒有多少糧食。”
“其三,這里發現了煤礦,已經被規劃為礦區了。挖煤所賺的得錢財,百倍千倍于種田。因此……”
馮刃疾一臉痛心的說道:“若鬧了饑荒,煤可以吃嗎?”
伏堯用馬鞭指著四通八達的大道:“我已經修了幾條大道。有通往咸陽的,有通往蜀中的,有通往北疆的,有沿河而下,直達南方的。”
“若真的鬧了饑荒,北地郡缺糧,只需十日,就可以從別的地方調來糧食。”
“煤,確實不能食用。但是靠挖煤賺來的錢,能買多少糧食?”
馮刃疾一副鍥而不舍的樣子,繼續說道:“若蜀地、關中、南方,全都缺糧呢?”
伏堯拿出來了一本書,淡淡的說道:“這是自東周一來,天下災荒的分布圖。我已經命人研究過了。”
“我大秦地域遼闊,絕對不會出現全天下都在鬧災的情況。此處鬧災,必定有另一處豐收。”
“因此,我命人修筑道路,通往四面八方,除了方便商賈往來,就是為了能及時調集糧食。”
在場的朝臣都拈須不語。
伏堯的措施,超出了他們的認知。
還從來沒聽說過,一個地方不認真種糧食,打算從別的地方買糧食的。
不過仔細想想,倒也沒有破綻。
畢竟路已經修好了,而且代田法和牛耕的推廣。百姓手中也確實有了一些余糧。
朝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點不甘心:難道,我們的經驗都錯了?商業真的能振興大秦?
終于,有朝臣忍不住站出來了:“然而,若當真全天下都鬧災了呢?”
伏堯呵呵一笑,指著不遠處的一座龐大的建筑說道:“那個地方,叫義渠倉。里面儲存了超過三年的糧食。即便全天下鬧災了,也足夠北地郡百姓食用。”
大部分朝臣已經啞口無言了,然而,有些人還在小聲嘀咕:“可是,農業為立國之本。伏堯公子這么做,老夫總覺得不太妥當。”
伏堯淡淡地說道:“有些地方不適合農業,何必強求?物盡其用,各取所長不好嗎?”
“就譬如北疆,有金礦,有銀礦,有煤礦,物產何其豐富?如今你卻不讓開礦了,要全部種上糧食。”
“看起來農田開墾,頗有政績。實際上呢?北疆氣候寒冷,這些莊稼全都死了。這不是將北疆的百姓逼到了絕路上嗎?”
“農,為立國之本。但是也要認真分析,不可一概而論,否則的話,反而容易壞了事。”
朝臣被伏堯說的啞口無言,頓時老臉通紅,不再做聲了。
居然在一個孩子面前敗下陣來,太丟人了……
而嬴政一臉欣慰的看著伏堯,他點了點頭,說道:“伏堯做得好啊。朕今日對義渠城,大為放心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