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堯只是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他的北游記,能寫成什么樣?
既然他能通過出書來鼓吹用商賈之道治國。那么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寫一本書,宣傳儒家治國呢?
這絕對可行啊。
更何況,自己乃是飽學之士,對于治國之道,信手拈來。一定可以寫的無比翔實,令人贊不絕口。
淳于越想到這里,不由得手心冒汗,全身發熱,恨不得立刻大展拳腳。
最近在施政上,自己受到了槐谷子的打壓,無法施展抱負。但是自己可以寫書啊,在書中宣傳自己的主張。
如此一來,定然可以引起不少士人的共鳴。
嗯,一定可以的。
想到這里,淳于越加快了腳步。
他回到家中之后,連飯都顧不上吃,立刻研磨鋪紙,奮筆疾書。
這些施政方針,已經在淳于越腦海中醞釀了大半輩子了,因此他文不加點,筆走龍蛇。
淳于越以年邁之軀,一直折騰了一整夜。等到天光大亮的時候,淳于越實在撐不住了,于是睡了兩個時辰。
兩個時辰后,他又爬了起來,繼續奮筆疾書。
一連三日,日日如此。
等到第四天早上的時候,淳于越完成了自己的巨著。
他看著東方升起的紅日,伸了伸懶腰,覺得全身舒坦。
雖然忙了幾天,但是淳于越并不覺得太疲憊,這是因為即興創作讓他亢奮不已,到現在那亢奮勁還沒有過去。
淳于越的書,并不長,只有數萬字而已。
但是這在秦代,也算得上是不短的一本書了。
淳于越看著自己的書稿,真是愛不釋手。
他想了想,在書稿上提了一個名字:堯舜之鄉。
槐谷子不是一直鼓吹什么人間仙境嗎?那我這書就叫堯舜之鄉好了。
若仙境之中,人人都如槐谷子一般厚顏無恥。那還是堯舜之鄉更勝一籌。
淳于越滿意的點了點頭。
書已經寫好了,但是如何發行,淳于越有點犯愁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是要請人抄書,但是抄書難免會出現錯漏,而且速度很慢。
現在倒是流行印刷。而如今可以印刷的地方,唯有商君別院。
難道要老夫去商君別院印刷?
淳于越有點猶豫。
不過他想了想,還是把書稿揣在懷里,要去商君別院走一遭。
這次印刷,就當作一種是示威吧。
淳于越決定,要單槍匹馬的和謫仙拼一拼,看看是誰的治國方略能夠得到天下人的認可。
&amp;lt;aonclick&amp;gt;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amp;lt;/aonclick&amp;gt;&amp;lt;/divid&am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