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嬴政有此一問,也就不足為奇了。
王綰說道:“在一兩百年內,人口增加,自然是好事。然而我大秦要傳之萬代,人口的增加,就未必是好事了。”
“臣粗略的計算了一番。百姓從成年至四十五歲,平均可產十余子。”
“這十余子,在二十年內,又產十余子。”
“除去年邁者、早夭者、病死者。人口每十年可增長一倍。”
“不出百年,大秦人口將以億計。而且一旦過億,增長。或許三五十年,將以百億計。”
“到那時候,取江河之水,不足為飲。罄天下之木,不足為薪。人滿為患,摩肩接踵,恐怕無立錐之地。”
朝臣們都連連點頭,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
嬴政問道:“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王綰說道:“滋生人丁,如同駿馬疾馳。已經跑到懸崖邊上,再勒馬就來不及了。應當早作決斷,讓它緩步慢行,徐徐前進。”
“因此,臣建議陛下,從現在開始,便下一道命令。每一對夫妻,至多生育四個子女。”
“如此一來,人口增長不至于過快。隨著人口越來越多,還可以繼續下詔令。命百姓至多生三胎、兩胎,乃至于一胎。”
李水有點無語的看著王綰:這這思想挺前衛啊。
嬴政總覺得王綰的想法有點匪夷所思,但是仔細想想,又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于是他看向李水:“槐谷子,你以為如何”
李水說道:“臣想問丞相大人,可知道百姓為何拼命地生孩子”
丞相微微一愣,然后說道:“子女眾多,在宗族之中,便可以理直氣壯,不受人欺侮了。”
李水微微一笑:“既然如此,我們申明法令,嚴格執法便可以了。使強者不敢欺凌人,弱者不至于受辱。如此一來,百姓還會拼命生產嗎”
“生下孩子來,便是一張嘴,養活起來,并不容易。如果百姓不受欺負,人口暴增的趨勢,立刻可以緩解,何須陛下下令,禁止百姓生育”
“若陛下當真下了這道命令,恐怕百姓們才會怨聲載道吧”
王綰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了。
淳于越淡淡的說道:“謫仙有所不知。人這一生當中,最危險的不是老年,而是幼年。”
“人在幼年之時,頭腦一片混沌。不能行走,不能言語。是渴是餓,全憑父母猜測,而且極易染病,一旦染病,又極難治好。”
“因此幼兒早夭,比比皆是。不長到十幾歲,誰知道他可以成年呢”
“百姓喜歡生育,只是因為子女死亡的太多了,若不多生幾個,或許一個長大成人的都沒有。”
李水好奇的說道:“既然如此,丞相大人建議陛下下令,每戶最多生四個。那不是強迫有些人斷絕香斷字者。如此一來,百姓們自然喜歡讓自己的子女入學。”
“以前是因為沒有辦法,生來貧賤,就只好貧賤。現在明明可以做人上人,誰還愿意做豬狗牛羊呢”
“因為百姓很快會意識到入學的重要性,這件事在數年之內,會形成風氣。而入學就需要交學費,孩童入學之后,便不能幫著百姓下地干活。”
“因此,在孩童成年之前,是賠本的買賣。百姓還會胡亂生養嗎”
李斯說道:“若孩童成年之后呢成年之后,可以賺來大筆錢財。百姓們不能咬咬牙,多生幾個孩子,過幾年苦日子,再求回報嗎”
李水說道:“這便是一個平衡了。若百姓覺得日子太苦了,實在過不下去,自然不會再生了。諸位想要控制人口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以前不論生的多,還是生的少,年景不好,都是餓死的命。但是現在,人人都可以吃飽穿暖了。”
“生的少的,可以安心享福。生得多的,卻要累死累活。甚至因為生的太多,看管不過來,反而一個成才的都沒有,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覺得百姓心中也有計較,生上幾個,足以養老,也就不會一直生下去了。”
李斯皺了皺眉頭:“若有些地方的人,不求入學,只求生下孩子來務農,一直拼命地生育呢”
李水幽幽的說:“那就強行推廣入學。不入學者有罪。對于一些太貧困的百姓,甚至朝廷可以免費讓他們入學。只求這些孩子童年時候,不要為父母干苦力。”
“這一代孩童讀過書,見過了世面,定然不會像他們的父母一樣,生下孩子來,只求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是有追求的,希望做人上人的。至少對于他們的子女,他們一定會支持入學的。”x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aoncickdividdiv
我在秦朝當神棍9/htl/book/60917/il&amp;lt;/p&amp;g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