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掌的順序是先后再前,力盡時恰似扶著桌子起身。此時將雙臂上提、內曲,左臂在上與肩同高、右臂在下,雙臂接近但不碰觸,大臂與肩垂直、臂與大臂垂直,此為攔手。
動作不停,雙肘帶動雙臂向身體兩側盡量伸展,臂與肩齊呈一字狀、掌心向地、力達掌緣,此為拂手。
拂手收回再度轉為攔手,但換為右臂在上、左臂在下,繼而以肘為軸、臂自下而上的旋轉外翻,形成類似上交叉攤手的中間動作,區別在于上交叉攤手掌心朝向自己、而此時的中間動作掌心朝向兩側,右臂在前、左臂在后。
中間動作并無停頓,成形后肘部不動、臂如斬刀般向前方交叉斬出,臂不伸直,雙掌掌心相對,間距一拳,此為雙枕手。
雙掌掌心外翻九十度,掌心向上、掌背朝下,便是雙攤手攔手、拂手、雙枕手,這三個動作都是只動手臂、不動手掌。
動作不停,雙掌以腕部為軸由外向內旋轉一百八十度,掌心向下,同時肘部略下沉,稍稍回帶前臂,稱雙窒手。
由雙攤手轉雙窒手的過程,就像托著長度與手臂相近的箱子底部、感覺手臂累了,用手腕、大臂和胸肌撐住箱子同時抓靠窗臺一樣。
雙窒手狀態下大臂與臂呈九十度角,正面看臂呈內八字狀,此時肘部發力將雙手向斜前方戳去,雙臂打直、掌心向下、手指與眉同高,此為標指手。
事實上,標指手才是戳饒最佳選擇,系統拿攤手戳饒行為靈活運動也行,魚目混珠糊弄老秦也對,誰叫他學的招式太少呢。
標指手略停,力盡時雙掌自上而下的抹至腹前,掌心向下、力達掌根,雙臂與軀干呈四十五度角,此為抹手。
“抹手”與“按手”發力不同,前者由上至下,后者由內向外。
動作不停、不待力盡,再自下而上的將雙臂抬起、同時手掌自然下垂、手腕與鼻梁平齊,就像雙掌按到皮球后被高高彈起一般,此為彈手。
也有將抹手稱作禁手、彈手稱作雙提手的,叫法不同,動作、發力相同。
雙掌彈起之后停止發力,雙肘便順勢下落,此時手掌外翻握拳、回歸肋側,復又轉為二字鉗羊馬,完成收拳。
老秦扒拉著手指開始數左按掌、右按掌、后按掌、前按掌、攔手、拂手、攔手、雙枕手、雙攤手、雙窒手、標指手、抹手、彈手、收拳,不算出現兩次的攔手和收拳共十二式。
但由于彈手狀態下收拳是首次出現的高位收拳,所以不能等閑視之,學過也得當沒學對待,這便是十三式。
手指頭不夠,腳丫子來湊,好不容易數清楚之后他暗暗咂舌,心想不知老夫學過的招式有沒有這么多
于是再度扒拉手腳二字鉗羊馬、下交叉耕手、滾手、上交叉攤手、左右日字沖拳、左右攤手、左右護手、左右三伏手,總共才學了十二式
「似乎老夫這次托大了哇」,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