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呢”
“木料、根雕、象棋,反正明是別想了,以后碰上了再。”
見他郁悶,李老三笑道“你子有這份兒心就夠了,我爹拿你當寶,有空多打幾個電話,三節兩壽上門看看。”
秦戰點頭,以前是便宜師父,一個交錢一個教拳,只是名義上的師徒;現在他還是記名弟子,但情分已然不同,得拿自己當親傳弟子盡禮盡孝。
三節沒問題,五月節、八月節、春節,兩壽么師父的生日可以問孫爺爺,但他從沒見過師娘,便借機問道“三哥,師娘”
“沒了,身體不好,生下我沒多久就走了。”
老秦沉默,西方人喜歡句「聽到這個消息我很難過」之類的,華夏可沒這個講究,硬反而不倫不類,于是他轉換話題,道
“起來,第一次見到三哥就是我上門送酒那次。”
“你還好意思,要不是我爹出來的早,你準得挨揍,哪有鬼節上門送禮的”
“我哪兒知道啊,孫爺爺讓我送,我就送唄。”
“嘿嘿,他們老哥倆打了大半輩子架,這事兒也就孫叔能干出來,我爹來年清明他也整一壇子送回去,這叫禮尚往來。”
“服了,師父還真是不吃虧。”
“那可不。這是好事兒,總比在家呆著強,你還別,哪要是孫叔沒來找茬,我爹還得自己送上門,再氣到回家罵街。”
“哈哈,孫爺爺也是哎我三哥,咱這輩分可是越來越亂了,你等以后咱倆都有孩子了,該咋叫啊”
李老三笑的蔫壞“洋婆子好,平輩論交唄;你那個外室也一樣;師侄就麻煩了,哎呀,你這又當爹又當師爺的,嘖嘖嘖。”
老秦越聽越不對味兒,一筷子把最后一塊豆腐泡夾走,怒道“啥外室不外室的,都了千代是我妹妹,你能有個當哥的樣不”
李老三不理他,伸筷子就搶。
老秦手腕下探,用伏手將筷子隔開。
李老三就勢一翻手腕,筷子轉了半圈,用圈手的方式向另一側敲打。
老秦伏手轉膀手,向下一壓,未等得意,對方拿筷子當杠桿,粗的一端直直敲在他手上,又趁他縮手的機會將豆腐泡搶走。
“這叫筷斗,也叫筷子舞。”三師兄邊嚼邊介紹“詠春拳講究龜背鶴身,手指就是鶴喙,等你手腕上的功夫練到家,就該練手指了。”
“不能提前嗎你看我這模樣,練手指剛剛好。”這貨顧不上外室和妹妹了,嘴長師兄身上,愛咋叫咋叫吧,指著自己尚未消腫的臉和腦袋上的紗布又一次賣慘。
“少來這套。”李老三早知道他見便宜就上,沒好氣道“明勁兒要節節貫通,先骨干、后末梢,學的越多領悟就越慢。”
頓了頓,又道“詠春的拳法多用肘底發力,再就是手腕上的功夫,你現在不能大動,倒是能練練藤條勁兒。”
菜空肚滿,三師兄起身比劃著“藤條軟中帶韌,你一壓它就彎了,再一壓它又彈回來反抽,這就是藤條勁兒。”
“咱們華夏去論肌肉比不上洋鬼子,老祖宗的功夫里也不求這個,一擋、一卸,攻擊的力道就消了大半。”
“碰見身強體壯、卸都卸不干凈的,那就借、轉,身隨勁走,借對方的力量閃避和反擊,就像藤條一樣,力量再大也沒用,再快還能有子彈快”
“你得把身子練成藤條,慢慢體會擋、卸、借、轉之間的發力和重心轉換,否則拳架子一散,什么都白扯。”
“練功講火候,我時候耐不住性子,我爹就讓我餓著肚子熬湯,火慢燉,把一鍋湯熬成一碗,這一碗就是我的晚飯。”
提起練功,李老三感慨良多。他生性急,如果沒有李八指硬生生的打熬,哪有今這一身功夫
“師弟,你是練武奇才,人也聰明,哥別的不怕,就怕你沉不下心,遇著關口了總想繞過去,記住,功夫靠磨,沒有捷徑”
秦戰重重點頭,秦氏國術修煉守則第五條新鮮出爐,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