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擊行業的「教練」比「師父」好當。
華夏人總認為師父肯定能打,如果某家武館的大師父被誰誰誰打敗了,潛在的弟子就會毫不猶豫的跑到勝利者門下求教。
而一旦確立師徒關系,尊師重道的傳統又會占據上風。
西方人對教練要寬容的多,拿過金腰帶最好,沒有也無所謂,張貼在拳館門口的不是教練的獲獎證書,而是從這里走出的知名拳手的照片。
學員與教練的關系更像是合作,或者購買服務。
鄧恩年輕時做過拳擊手,業余比賽和職業拳賽都參加過,排名一般,轉行當教練之后依然表現平平,名下一位拳王都沒櫻
不過以他多年的從業經驗,教剛入行的萌新綽綽有余。
“秦,你能在轉動身體的同時移動嗎”交手數次,有輸有贏,體力不支的鄧恩脫掉了拳擊手套,以旁觀者的身份提出疑問。
“能倒是能,就是不熟練。”
詠春拳的步法叫做「進退馬」,循弧形進退、忌直上直下,練習的時候走「梅花步」,身法與步法結合,手部動作隨著朝向變換。
進馬時,身體重心逐漸移至前進腳,后腳向前腳拉近、靠攏,當越過中線、貼近前腳時,畫弧線向前一大步變為前腳,并拖帶另一側后腳。此時頭、肩、胯、后腳成一條直線,前腳并不著力,重心落在后腳上,依此循環。
老秦轉馬與手部動作的配合尚在練習,更別提身法結合步法。
鄧恩看出了他的窘境,但還是勸道“我建議你多進行這方面的練習,當然你得先把原地動作練好,聽過鐘擺式打法么”
“當然,泰森是我最喜歡的拳手。”
“你的身法跟他有些類似,如果你能結合步法的話。”鄧恩打開電腦,對他招手“這是泰森年輕時的訓練錄像,注意他的腳下動作。”
錄像有些模糊,不過人物、動作還算清晰。
起初陪練者站在原地、使用直拳攻擊,泰森反復搖晃上身閃避;繼而陪練者后退出拳,泰森結合步法在閃避的同時步步緊逼。
“他是我見過的最有賦的拳擊手。”鄧恩點開另一段錄像,道“知道嗎算上準備動作,他能在一秒內完成至少一次鐘擺閃避。”
準備動作是指身體由中心位置移動至左側或者右側,也就是,泰森從中位站立向左擺動、繼而大幅擺動向右、再大幅擺動到左側,只需要一秒鐘。
“訓練的要求高于比賽,想要閃避對手的攻擊,鐘擺距離就不能于肩寬,而他的肩寬接近65厘米。”鄧恩指著屏幕左下角的計時器。
于是某學渣開始掰手指頭。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中線擺動到左側是65厘米,左側擺動到右側就是130厘米,右側再擺動到左側還是130厘米,這樣算來
“泰森一秒內晃動了325米”老秦被自己的計算結果驚呆了。
他和泰老虎的身高都是一米七八,他的臂展還要略長些,日字沖拳從心窩前一拳遠的位置到手臂伸直不超過50公分,用時015秒。
換算為速度單位,每秒333米。
“對。”教練顯然早就做過計算,感嘆道“泰森的鐘擺速度比一些拳手的出拳速度還快,即使他不還手,對手也很難擊鄭”
“怪物”老秦只能這樣形容。
“秦,不要灰心。”鄧恩笑道“大部分成年人都能在25秒內跑完一百米,如果你的腳步夠快,就能用移動速度超過他的鐘擺速度。”
“教練,你可真會安慰人。”老秦哭笑不得。
跑步能跟擺動比嘛泰森能用鐘擺的力量出拳,博爾特就只能用身體去撞了,他要是能在百米跑的時候保持樁馬隨身,還用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