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不停,右掌以寸勁兒一擊之后,繞過樁頸左側,進而回摟攀住樁頸,此時左手拉右樁手、配合左轉馬,以斜45度角向左下方回拉。
此為右攀頸手,是鏟頸手擊空后的錯手補救。
嗯
老秦忽然停手,以他上輩子打野架的經驗來看,摟住脖子、拉住胳膊向下拽,難道不應該及時頂上一膝蓋嗎否則對方身體失衡、手臂必然胡亂揮舞,一旦抓住自己的衣服或身體,不就又變成摟在一起架秧子了
“這是木人樁,不是活人樁。”
系統可能是嫌這廝嘴碎,不等他開口磨叨,便主動將子魚拽出來擋災。果然,姐姐一出現,老秦立馬閉嘴,做洗耳恭聽狀。
“樁身是硬木,拿膝蓋撞它,贍是你自己。”子魚解釋道“而且腿高樁散、破綻過大,膝擊得不償失,能少用盡量少用。”
“不對吧我記得葉問2里就有高腳啊”
“葉問的師公是梁贊,贊公一輩詠春并沒有高腳和低腳之分。”姐姐白他一眼,“高腳是梁贊之子梁壁改良的,葉問就是跟他學的高腳。”
“這不還是有高腳嘛”
“練樁,一正身形、二練發勁,盡量少用力。力量怎么出高腳你用高鞭腿踢木人樁試試”她搓搓手指,心這是要起義
“不踢,疼。”這貨秒慫。
子魚這才放下手,笑道“打法不分高低,但練法會有限制,你初習木人樁,別考慮太多,先練腿不過腰的低腳,其他的以后再。”
“眼瞅著破綻非得裝看不見。”他聲嘟囔。
“你可以扣膝啊”子魚比量著,“左拽右摟,右轉馬的同時膝蓋一扣,破壞對手的身體平衡,對方敗形之后,想怎么打都由你。”
老秦一想也是。
木人樁要么用橫梁懸于墻壁、要么用底座固定,沒辦法扳倒,但如果換成活人,一拉一拽一扣膝,接雙攔手連續肘擊或者連環日字沖拳,完美
“實在忍不住的話,帶上護腿板再練吧。”
姐姐知道這廝毛病多,不給解決準保耿耿于懷,連接下來的練習都會受到影響,只好提出建議,待他套上護腿后翩然而去。
右膀手。
右轉馬、右圈步進馬、右攤手、左橫掌。
右側身馬、上下耕手。
膀攤手又名捆手。
左轉馬、左圈步進馬、左攤手、右橫掌。
左側身馬、上下耕手。
右轉馬、右圈手、左攤手。
左轉恢復正身馬、左窒手、右正掌。
雙窒手、雙托掌。
上半部分打完,秦戰收勢、平復呼吸、再次運轉周,往復三次之后繼續下半部分,招式仍舊是這些,只是左右方向互換。
他打的很慢,銜接并不流暢。
所謂「無師無對手,鏡與樁中求」,樁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對一動不動的死物,打的越快、越容易犯錯。
就像拉卡在打自動發球機噴出的乒乓球時,因為過于追求擊中數量,不知不覺動作走形一樣,而動作一旦走形,發力便無從談起。
「打樁」其實是錯誤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