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之道,「犀牛」稱得上個中翹楚。
他的打法可以分為兩種勾拳、以及其他。
無論是重整旗鼓兼迷惑對手的摟抱,還是搖閃、擺拳、刺拳,都可以歸結為「虛」。只有最后那一記犀利的勾拳才是「實」。
如今老秦也在規劃自己的「虛」和「實」。
按他的設想,標指是虛、暗勁兒是實;連環日字沖拳是虛、轉馬沖拳是實。本質上其實與「犀牛」并無區別,都是利用饒慣性心理。
譬如標指。
乍一使出,對手肯定會嚇一跳,可挨過幾次就知道這招純屬唬人,于是就會放松警惕,并考慮等他再用時還上一記狠的。
反正最壞的結果無非是被對方得點,抓住機會一擊ko不就賺回來了
所以,如果這時老秦打出一記以標指為第一波發力的暗勁兒,便有很大可能會給麻痹大意的對手送去一份巨大的「驚喜」。
即使不成功,也會令人無所適從。
一直是棉花般的攻擊,里面忽然夾了根兒針,對手即使沒被扎死,再看到棉花也難免杯弓蛇影,不得不打足精神、時時防備。
注意力一共就這些,分配在標指上的多一點,其他位置就會少一點。
就像他用連環日字沖拳攻擊「犀牛」的肋部、又時不時的用標指攻擊面部一樣,防得住上方就防不住下方,最后不得不以攻代守。
連環日字沖拳更是防不勝防。
一秒五拳,射速慢的半自動步槍都沒有如此快的頻率,配合水袋和自動發球機練出來的眼力,一旦沒防住,即使不加暗勁兒也能直接ko。
可惜缺少一錘定音的威力。
畢竟比賽經驗豐富的拳擊手不是木頭樁子,用連環日字沖拳試探對手、引出破綻還行,一秒以上的空當卻極為難得。
「犀牛」是在摟抱時出現破綻在先、導致被連續蕩開雙臂,再加上他反應速度有缺陷,才結結實實的挨了五拳。
以老秦的拳擊經驗,黏手創造出的破綻最多夠他打出兩拳,而且還不是下巴之類的重要部位,得點沒問題,想ko對手就難了。
如果能在日字沖拳中加入暗勁兒,攻擊力必然會大大提高。
只是知易行難,等投入上千次練習依然毫無所得,他才漸漸理解簾初李老三勸他不要冒進時的那段話「明勁兒是拳之剛勁、暗勁兒是拳之柔勁,只有力量剛猛到極限才有資格往回收、才有資格學柔」。
一個「收」字,道盡精髓。
明勁兒修己,將筋、骨、皮的力量整合到一起,再配合例如八極拳擤氣之類的呼吸法,出招發力剛猛霸道,有如鐵棍一般。
但力量越大,收束就越難。
暗勁兒是雙重發力,先用第一重攻擊抵消掉對方身體的消解功能老秦還得先抵消自家拳擊手套的消解,再用第二重攻擊造成實際傷害。
于是便產生了兩個問題。
一是出招時如何控制。
整合為一、而且還要配合呼吸才能產生的巨大力量,哪能拆成兩份就拆成兩份控制不到位的話,明勁兒散掉都是輕的,山自己也并非不可能,最簡單的例子,百米短跑時呼吸錯亂會是什么下場
二是兩重發力之間的配合,既要抵消對方的消解、又要盡量保存拳頭的動能拳頭完全停住再發力,那不是暗勁兒,那礁懟」。
到底,還是得在控制方面下功夫,也就是「收」。
這世間舍本逐末者多,大毅力、大志向的鳳毛麟角,尤其在面臨誘惑時更是如此。
暗勁兒攻擊高、見效快,如果師父不加以控制,恐怕大多數徒弟都會沉迷于此,卻忘了明勁兒整合為一的力量才是根本。
一個是基數,一個是放大器,基數太的話,再怎么放大也沒用,暗勁兒又不是獨孤九劍,不需要內功支撐也能打遍下。
而且先暗后明,比先明后暗的難度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