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一瞅,那魚還沒巴掌大。
釣魚佬也不氣餒,反而美滋滋的從馬札上起身,盯著不停蹦跶的小魚看了一會兒,等掙扎的力道變弱,伸手一抄又給扔湖里了。
這都什么毛病
那廝不敢翻白眼,只好暗自吐槽,梁掌門好像辦了多大事兒似的伸了個懶腰,笑吟吟的問關門弟子“怎么樣,看明白沒”
“師父,我不會釣魚。”
老秦實話實說,上輩子忙于生計四處奔波,哪有心思釣魚這輩子倒不缺錢,結果不是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真人版的平頭哥。
再說了,有那閑工夫撿倆礦泉水瓶換條大魚不香嗎
“哈哈,我教你。”
梁掌門笑著搖了搖頭,轉身行到湖邊,頭也不回的道“不要覺得無聊,釣魚能修身養性、也能練功悟道,來,陪我再釣幾條。”
“爹”
小師兄喊了一聲,釣魚佬不情不愿的轉過身,先瞪了兒子一眼,這才無精打采的道“差點兒忘了,秦戰,詠春三套打來我看。”
“師父,我能先釣魚嗎”
“當然能”釣魚佬大喜,又瞪了兒子一眼,興高采烈的道“過來,會穿餌嗎不會沒關系,我教你,這樣、這樣,學會沒”
“會了。”
“真聰明。接下來就是甩桿,先用右正掌加左伏手,注意別被鉤勾著,再轉左正掌和右伏手,最后左攤手、右伏手持桿,記住沒”
“記住了。”
“比你師兄強多了。”釣魚佬完全不給兒子留臉,教的無比細致“站二字鉗羊馬,平心靜氣,你初學乍練,先跟著呼吸調整起伏。”
“哦。”
老秦依言而為,過了片刻又問“師父,下一步是不是要將魚竿當手臂、通過聽勁兒感覺魚線的位置,最后隨著水流調整起伏”
“何以見得”
“呃,我也說不上來為什么,就是覺得用呼吸調整起伏別扭,水流一變就好像有人在拉我一樣,跟以前練習黏手的感覺差不多。”
“你不妨試試,繼續。”
梁掌門索性放下釣竿、撫須靜觀,眼中的驚喜幾乎無法掩飾,以前聽兒子說徒弟悟性驚人,他一直都似信非信,如今算見識了。
佛教認為人有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世有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六根與六塵接觸,便會產生六識。
說白了就是人與世界接觸后的反饋。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嘗到的、以及身體感覺到的最后都歸于大腦,從而形成認知。
前五識以「我」為主,積累的時間長了就會蒙蔽意識,比如做夢,比如受人蒙蔽妄起殺心、色心、貪心,最終迷失在苦海中。
宗教信仰不敢妄言,單說聽勁兒,它近似身識又高于身識,雖然仍靠身體感受,但卻并非以「我」為主,而是通過身體去聽。
聽風、聽雨、聽一切可接觸的事物。
黏手不等于聽勁兒,練的再好也只是對人,但能在短時間內無師自通的順著手臂、魚竿、魚線感觸到水流,這才是可貴之處。
一樣的教法、一樣的提示,老梁記得他兒子當初站了倆月,不僅沒弄懂還把自己練的心浮氣躁,整天擰眉瞪眼的跟水流較勁。
不過錯有錯招。
梁興的感知能力極強,水流稍有異動就能察覺、并及時發力,練成了呼吸、心跳不變還能做出應對的本事,讓老梁哭笑不得。
小師兄現在很不開心。
說好先看詠春三套、再同門較藝來著,他一路上被那廝吵的煩不勝煩,就等著這會兒出氣呢,結果釣魚佬見獵心喜,忘了。
當爹的咋不按套路出牌吖,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