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不掩瑜。
大宇宙國雖然喜歡拿別人祖宗當自己祖宗,參加體育賽事也慣于耍賴使詐,但拍出的部分電影卻著實不錯。
比如銀橋、方子傳、霜花店
當然最終兵器弓不在此列。
這片兒不僅抄襲瑪雅啟示錄,而且還篡改歷史、諱敗為勝,將被后金暴揍的敗績拍的跟大獲全勝似的。
不過秦戰并不在意這些,畢竟抄襲、篡改都是大宇宙國的日常習慣,圖個樂呵就好,反正他也沒看過正版
言歸正傳。
電影里有段特寫,是主角開弓后先將手腕上擰,而后才松指撒放,某抗日神劇里那位老爺爺也有相同動作。
于是秦戰試了試,結果箭沒飛出幾步不說,手臂還被弓弦崩出一道紅印。
“叉叉你個圈圈的”
他氣的大罵,但一轉眼卻又想到了什么,抬手恢復傷勢,而后再度開弓。
“啪”
毫無意外的,手臂又被弓弦抽了,箭矢也與之前一樣,飛的比扔的還近。
秦戰瞇了瞇眼,第三次開弓。
這次,他用左手食指、拇指緊扣箭矢前端,右手食指、拇指則緊扣箭矢尾端,雙雙扣緊后,手腕向上翻轉
可惜,碳鋁箭箭桿光滑,不管如何扣緊,翻轉時箭矢都會隨之轉動,若就此撒放,結果必然與前兩次相同。
“系統。”他慢慢收力,沉聲吩咐“我要修羅場里的弓箭。”
下一秒,一張做工簡陋的小梢弓和數支更簡陋的柳木箭悄然出現。
拾箭觀瞧。
只見箭桿兩端稍細、中間略粗,以不知名的羽毛為翼、生鐵為簇,末端箭鋌深入箭桿,用細麻線層層纏繞。
張弓搭箭。
有麻線增加摩擦力,這一次的箭矢終于不再轉動,隨著手腕翻轉,箭桿在兩相較力下慢慢呈現出細微弧度。
秦戰面色凝重,弓身一抬,雙指同時撒放。
“咻”
利箭激射而出,在空中留下一道雖不明顯,但卻肉眼可見的弧形軌跡
“嘢”
他喜出望外,一把摔掉短弓,攥拳大吼“特娘的,老子真是個天才”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走過兩次彎路、射出將近五千箭后,秦戰終于找到了弧形箭的正確打開方式。
事后回想,這其實就是層窗戶紙。
鋁箭能射出弧形箭是因為箭桿不夠直,被放棄則是因為戰場上不存在弧度完全一致的箭矢。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設法將普通箭矢掰彎
要知道,箭桿是有彈性的,只需夾緊兩端,再用指關節抵住箭桿末端、用力翻轉手腕,就能將其掰出弧度。
另外由于手腕翻轉,弓弦推動箭扣的角度也會發生細微變化,這又暗合了安德森的技巧,但威力損失更小。
因此,只要撒放時雙手同步,箭矢就會在自身彈性、風阻、箭羽修正、以及弓弦偏轉推動下,以弧形前進
這,才是弧形箭
不需要自帶弧度的箭矢,也不會損失太多威力,想射就射,想偏就偏,想射哪射哪要的就是隨心所欲
前提是經驗足夠,以及別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