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關死掉一個,第十關就得以十對十一,而且還是十個各自帶傷的對十一個毫發無傷的。
第十關間歇。
秦戰顧不上休息,草草包扎好自己和屬下的傷口后,便和僅存的五位戰友一起以劍為鋤,邊后退邊挖陷馬坑。
這是對付騎兵用的。
上次留下的陰影太過慘烈,所以他痛定思痛,在「古代陷阱基礎」里找到了應對辦法,只是不知道好不好用。
正規的陷馬坑是一種防御工事,在要隘處掘土為坑,以陷敵方人馬。
大唐軍神李靖在李衛公兵法攻守戰具中記述“陷馬坑長五尺,闊一尺,深三尺,坑中埋鹿角槍、竹籤。其坑似亞字相連,狀如鉤鏁,以草及細塵覆其上,軍城營壘要路皆設之。”
可秦戰沒那個條件,只能因陋就簡,挖一些小臂深、巴掌寬的土洞,能坑一個是一個。
沒辦法,騎兵實在太猛了
以前他覺得騎兵沒啥了不起的,只要一個滑鏟啊不對,只要一個側閃躲開沖擊,再把長劍一橫不就行了
然而等到真正面對騎兵,他才知道自己錯的有多離譜。
現代賽馬,冠軍馬跑完兩公里的用時通常不會超過一分半,平均時速大概8090公里小時,即每秒2225米。
修羅場中的騎兵比不了冠軍馬,但每秒20米還是有的。
而修羅場中敵人的刷新距離一共也才30米,就算騎兵起步達不到最高時速,從發起沖鋒到抵達也用不上三秒。
換句話說,就算秦戰百發百中、射人先射馬,留給他的射擊時間也只有兩秒剩下那不到一秒他還得躲避。
兩秒時間,最多射出六箭。
因此即便按最理想的計算方式,他也只能射倒六匹戰馬,而第十一關的敵人足有十二位
基本上一波沖鋒過后,他這一方便僅存他一人,而對面少則六人、多則十人甚至更多,畢竟騎兵從馬上摔下來不代表必死。
九分鐘一晃而過。
最后一分鐘間歇,秦戰帶隊后撤了十多米,隨后將箭矢全數交給少了一條胳膊的戰友,手執長弓,靜等死戰。
倒計時五秒。
他深吸一口氣,再徐徐吐出,將三支碳鋁箭塞進執弓的左手,再取出三支夾在開弓的右手。
倒計時兩秒。
他將第七支碳鋁箭認弦,并張開鎳鈦合金弓,對準正前方。
時間到
“咻”
秦戰直接撒放,而后手腕一甩,三支碳鋁箭便連珠射出,將敵人刷新后有一秒僵直的系統bug利用到了極致。
“聿”
凄厲的嘶吼聲傳來,四匹戰馬有的前蹄揚起,將猝不及防的騎兵摔下鞍韉,有的直接栽倒,將騎兵壓在身下。
余下八騎毫不遲疑,長刀一舉、馬鞭一抽,八匹駿馬便從縱躍而出,以無可阻擋的氣勢向六位殘兵疾撲而去
「為什么會有不同反應跟中箭位置有關」
秦戰來不及細想,鎳鈦合金弓向后一倒,迅速抽出左掌中的三支利箭,等長弓歸位,其中一支已然箭在弦上
“咻”
“咻”
“咻”
箭如疾電,眨眼便中,左右兩匹戰馬當即栽倒。
其中一位騎兵被拋出馬背、摔落在前方,另一位卻被戰馬壓住大腿,隨著慣性拖拽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慘嚎。
中間那匹安然無恙
秦戰看的清楚,那匹馬的騎士身體壓的特別低,除了雙眼,幾乎全部隱藏在馬首之下,而且屁股根本沒坐實
當利箭臨近時,他探出上身、右臂反掄,長刀在馬首和馬胸前揮出一道光幕,成功磕飛箭羽。
是什長
下一秒,他似乎發現了什么,猛的一勒馬韁,戰馬人立而起,其余五騎卻來不及反應,或遲或早的踏中陷馬坑。
秦戰大喜
本章完,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