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獨立支隊下屬各團除了留下少許兵力繼續鉗制日軍之外,主力皆已返回。
此時周維漢的獨立支隊各直屬隊及一團已經返回閻王山根據地。
王一功四團照舊布防在磁縣西部,徐大力二團布防與涉縣,武勤三團留在了冀南,在肥鄉、磁縣東部拓展根據地。
李大本事守備團則活動于武安、武義。
荊大剛的一團照舊作為機動團,隨指揮部一起行動。
此外,在周維漢回到閻王山的第二天,邢志國帶著縣大隊、區小隊及民兵組成的地方武裝自邯單北部撤離。
原本周維漢的意思,獨立支隊各部在連番作戰中傷亡頗多,打算從地方武裝中抽調一部分兵源,補充到主力部隊里,趙剛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
“老周,你想迅速恢復部隊的戰斗力,這一點我理解,但是地方武裝可是歸地方政府管轄,戰時歸主力部隊指揮,現在戰斗結束,地方武裝應該回歸到各縣、各區,你這樣突然橫插一杠子,如果是幾百人還好說,這次少說也得抽調小兩千人吧,實在是有些欠考慮,這事還是得跟王英同志協商一下為好”趙剛三言兩語擺明了自己的態度。
周維漢默然,不得不承認之前想的過于簡單,別人碗里的肉怎么可能輕易舍掉。
在太南與九十七軍戰斗結束后,在給各團劃分防區之時,周維漢就曾下令,各團要在防區內抓緊縣大隊、區小隊、民兵的訓練工作。
在會議上,周維漢著重強調了各團關于各自防區內守備團組建的問題,當時考慮的兵源即來自地方武裝。
軍隊及地方政府是兩個系統,是相輔相成,互相制約。
主力部隊訓練地方部隊是按規章制度辦事,地方政府給軍隊補充兵源也是條理之中。
戰爭年代,工作重心在軍隊,一切資源全部向軍隊傾斜。
周維漢所在的太南專區主任是王英,上級機構是太行行政區,一把手是鄧政委,總屬于北方局領導。
太南專區所在各縣駐防的部隊包含了獨立支隊、丁偉28團、李云龍新一團。
周維漢作為軍隊代表擔任專區副主任一職,但是大規模抽調兵力,需要與王英協商,甚至向鄧政委請示。
“我說的我的想法吧,咱們獨立支隊當務之急就是補充兵源,恢復戰斗力,在兵源的選擇上,最好是以地方武裝為先,這也是咱們八路軍一向的傳統,在太南下屬各縣招收新兵成效太慢,日軍也不會給我們太多的時間。”邢志國作為參謀長此時提出了建議。
“這次我帶著這將近四千人的地方武裝北上與新九旅協同作戰,客觀上的說,地方武裝與主力部隊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武器裝備、訓練以及組織嚴密性,但是咱們眼前的地方武裝可大不相同,去之前是配發了槍的,不論武器裝備好壞,大多數人手里能有一支槍。”
“組織嚴密性上,有支隊的警衛連擔任骨干,已經拉起了架子,現在需要的就是進行正規的訓練要我說趁熱打鐵,在這四千人的地方部隊中,挑選一批精銳的戰士,立即展開訓練,初見成效之后,分配到各團”
“跟上級溝通也好辦,咱們獨立支隊所在位置的極其重要,作為太行根據地的東南門戶,向南威逼漳河南部的國軍,向東則扼守根據地的大門,隨時能切斷日軍的平漢鐵路,時刻處于與日軍對抗的第一線,沒有足夠的兵力,怎么保衛根據地”
邢志國將心中想法一一道出,周維漢頓感恍然大悟,腦海里雜亂的思緒漸漸清晰。
“他娘的,是我太著急了,腦子亂了,老邢幸虧有你提醒”周維漢一拍腦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