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內勇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有信仰的革命志士。
“咱們四個人發個聯名電報,上報延州”老總此時說道。
“用加密的電文”副總參謀長建議道。
意見達成一致,副總參謀長親自上陣,擬發電文。
一天之后,延州回電。
電報上有教員同志的回話在斗爭中合作,在合作中斗爭,亦無不可。
眼見事情一錘定音,首長們也面露欣喜。
“現在就是具體的事情了,咱們承擔了這么大的風險,可不能簡單了事,去告訴周維漢,讓他給我狠狠的要價”老總一拍桌子說道。
“主席還在電報上詢問周維漢是哪個同志,居然如此神通廣大,在日軍內部變相的發展了一個這樣的“同志”,還說要多多發展這樣的“同志”,對革命是有利的”副總參謀長說著翻譯出來的電報上的內容。
當天,周維漢收到總部的回電,懸著的這顆心徹底安穩下來。
這兩天,周維漢也安排人對鐵軌進行簡單的清點。
平漢鐵路又叫京漢鐵路、盧漢鐵路。
漢陽鐵廠負責供應材料,比利時公司監造。
其軌距是標準軌距,1435毫米的軌道。
正太路與同蒲鐵路則由于地形因素,是一米軌距。
在偽滿洲國時期,東北標準是1067毫米,但由于沙俄時期老毛子在東北造鐵路的標準是1524毫米的寬軌,于是日本人在改修的時候改成了1435標準軌距,所以偽滿時期東北采取三軌并行或者是四軌并行的修筑方式。
按照鐵軌10米一根,每米30kg的型號,獨立支共繳獲鐵軌共計15000根左右,重量大450噸。
這點鋼鐵的的產量對于日本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
抗戰之所以打得異常艱難,與中國大后方鋼產量嚴重不足有很大關系,從1938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8年時間中國大后方鋼產量累計只有45萬噸,可以說是少得可憐。
1908年成立的漢冶萍公司是當時亞洲最大鋼鐵聯合企業,在辛亥革命前夕鋼鐵年產量就達到了7萬噸。
而日本在1937年鋼產量就突破了580萬噸,到1943年時鋼產量更是達到765萬噸,1938年到1945年間鋼的總產量達5019萬噸。
正是有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工業實力,才讓日本擁有了大規模侵華的野心,中日兩國鋼產量千倍之差也足以反映出中國抗戰有多難。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