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差不多開了一上午,中午眾人在閻王山吃了頓飯,都紛紛返回了各自駐地。
武勤領走了一批支援的干部,沒有要新兵團的人員。
新兵團十個步兵連,最后一團分到五個步兵連、二團分了三個步兵連,四團分了兩個步兵連,三個團各分一個重機槍連。
軍區最后留下一個重機槍連。
參會人員散去,周維漢幾人又談及了這次太南軍區的各部隊整編以及火力配置的問題。
整編方桉之前早有定論,之前主力團依舊是每個營三連四排制,不過考慮到這樣人員太過臃腫,后又經過協商,人員編制改成三連三排制。
這樣一來,主力部隊的人員編制與基干部隊也得到了統一。
獨立支隊幾個團都好說,難題是李云龍的新一團與丁偉的28團。
“這新一團的一營,一個營居然有862人,這人員編制頂得上一般部隊大半個團的兵力”趙剛看著新一團上報的人員編制報表,不無感慨的說道。
“李云龍帶兵還是有一套的,新一團可是李云龍一手拉出來的,當初部隊剛剛改編成八路軍,他是386旅補充團的營長,38年初才成立的新一團,這才多長時間,就拉出來一個3000人的大團,不比當初的772團少”
邢志國當初在師部作戰科工作,對于129師內部的變動還是比較了解的。
“這個的確是個問題,部隊人員編制正規化勢在必行,但是類似新一團這種,三營九連制肯定是不行的,另外,部隊里一直有著主力團、尖刀營的說道,如果每個營的人員編制都一樣,這會打擊能力強的干部的積極性的”
“相反,一個團如果有個尖刀營,大家都會向卯足了力氣向尖刀營看齊,所以我覺得,一個營沒必要非得卡死就是三個步兵連,就拿新一團張大彪這個營,一營人員這么多,只要連排的人員編制明確,有個四五個連也挺好,關鍵時刻還能頂上不是”李云山緩緩說道。
“嗯,連排級人員編制定死,營級可以放松放松一下,就這樣吧,會后給各團發布通告文件”周維漢說道。
十月初的幾天,各主力團紛紛開始整編。
以荊大剛一團為例,補充完兵力之后共有2300人。
步兵班12人
包括兩個三人制的步槍組,一個三人制的機槍組,一個三人制的50迫擊炮組50毫米迫擊炮1門,50毫米日軍榴彈30發,手槍3具,手槍子彈60發
機槍組機槍正射手、機槍副射手、機槍彈藥手。
步槍組每人步槍1桿,標準步槍彈50發,手榴彈6枚。
班長及個組長單獨配備手槍。
步兵排40人
下轄三個步兵班,加正副排長及指導員,另有通信員一名。
步兵連150人
三個步兵排
兩個3人迫擊炮組60毫米輕迫擊炮1門,60毫米迫擊炮炮彈30發,手槍3具,手槍子彈60發
一個12人的炊事班
連部正副連長及正副指導員,文化教員一名,通信員三名,衛生員四名。
步兵營5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