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四師成立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為了防止文鏹整出什么幺蛾子,周維漢一直在平順坐鎮。
好在文鏹見到事不可為,沒有整出太大的動作,只是派出政訓處的人手與280團接洽,手下的憲兵連也只是在平順城內活動。
八路軍總部內。
老總等人還在商討九十四師一事,之所以遲遲沒有下達關于九十四師的一系列任命,是因為總部及129師部遲遲沒有達成統一。
相較于紅軍改編之初,九十四師的含金量無異于下降很多,八路軍在華北的地盤基本處于飽和。
雖說是在日軍占領區的夾縫之中求生存,可是大部分地區都有八路軍的部隊活動,只是力量強弱的問題。
而對于目前太南的形勢來看,太南軍區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
北、西兩面皆是兄弟部隊,東面過了平漢鐵路的冀南地區尚有一些發展空間,但是卻被日軍鐵路線隔開,南部的長治地區是國軍的地盤。
“我說,周維漢所統率的九十四師乃至太南軍區的確是個香餑餑,但是也不能死死的摟在懷里不是”
“中軍委讓咱們來做決定,就是考慮到咱們身處前線更加了解實際情況,能做出更正確的決定”老總看著眼前的師長、d政委說道。
“我知道129師自成立以來,在四面皆敵的情況下,依托太行山建立根據地,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現在又讓太南軍區從129的建制下單獨劃分出來,無異于在129身上割肉,可是同志們,眼下的形勢需要咱們這么做”
八路軍三個師的發展任務各不相同,在晉綏地區的120師的側重的是阻止日軍成功渡過黃河以及保衛總部,再加上所處地區地廣人稀,資源貧瘠,所以120師的發展是最為緩慢的。
115師的主要目的是開辟敵后根據地,先是建立晉察冀軍區,后挺近冀魯豫,開辟蘇北,又建立山冬根據地,發展自己的力量,為將來做準備。
而129師走在抗日的最前線,主要是正面接敵,日軍也是把129師當做了主要作戰對象,因為其卡住了日軍東西溝通的中間地帶,所以129師殲敵數量最多,傷亡也最為慘重。
“老總,你說的我都明白,周維漢所在的太南軍區可是我129師部隊的精華所在,要說劃分出去一部分部隊,我沒意見,可是連著周維漢一塊獨立出去,我能舍得嗎”師長苦笑一聲。
“老伙計,這也是變相的分兵發展,對咱們八路軍的整體來看是更有利的,左右周維漢還是在咱們跟前,他還能跑了不成將來的局勢變化之后,必定會成立一個更大的作戰集團,到時候周維漢肯定得回來”一旁的鄧政委倒是看的很透徹。
“那咱們就這么定了九十四師的政委、參謀長可是一直都空著呢”副總參謀長說道。
“就這樣吧”師長悶聲說道。
見到師長點頭同意,副總參謀接著說道“鑒于目前的形勢,為了太南軍區更好的發展,同時考慮到前不久第二縱隊第三四四旅和新編第二旅由冀魯豫南下,加強華中抗日根據地。”
“現如今冀魯豫所包括的直南、豫北、魯西南地區急需一支主力部隊前往支援,太南可是與冀魯豫挨著,是不是考慮讓周維漢派遣先頭部隊先去支援一下”
“我覺得可以,漳河北邊的臨漳、成安不是安排了一個團嘛,再派一個團到漳河南邊的安陽去,先打開局面,兩個團可以相互支援”老總點頭表示同意。
說到這,師長不由得又開始嘬牙花子了,由于日軍的大掃蕩,山冬根據地傷亡不小,加之冀魯豫根據地的主力南下,八路軍被迫收縮力量。
原屬129師建制的獨立游擊支隊由安陽一帶向東北挺進,劃到了魯西北。
翌日八路軍總部正是下達命令,太南軍區下轄九十四師,并明確了太南軍區接下來的發展目標,但是太南軍區的部隊不僅僅只有九十四師的部隊。
趙剛任師政委,邢志國任師參謀長,李云山任師政治部主任,周衛國任師參謀處長。
按理說應該是九十四師兼太南軍區,可是一旦這么做,變相的相當于擴大了政訓處的職權,總部怎么可能讓文鏹將手伸到其他團之中。
此時趙剛也正巧在平順城內向周維漢匯報近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