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順城西,二團的營地之中。
在從長治撤退之后,周維漢最關注的還是從日軍手中繳獲的這二十四門重炮,第二天天一亮,就趕緊起床過來瞧瞧。
十二門150口徑的榴彈炮,十二門105口徑的加農炮陳列在校場之上,光是這一股子氣勢就震懾了在場的眾人。
周維漢、趙剛、邢志國、荊大剛、徐大力、楊漢外加兩個炮兵營的營長圍在了一起。
只見周維漢兩只手摸著炮筒子,嘴上說道“好東西,好東西啊,咱們八路軍以后也有屬于自己的重炮集群了,這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
之前太南軍區就有兩門德國造的克虜伯105口徑的榴彈炮,可是相較于日式山炮而言太過笨重,一門榴彈炮的重要約等同于四門九四式山炮的重量。
加之榴彈炮的炮彈不好補充,中央軍及晉綏軍手里倒是有此類炮彈,但是管控太嚴,周維漢只能讓寺內勇暗中搞一點。
“好是好,就是太過笨重,炮彈也少了點,我怎么聽同志們說才三百發”一旁的趙剛不知足的說道。
周維漢聽后看向了跟著來的董江“你不是說,林正雄藏了炮彈了嗎炮彈呢”
“支隊長,你放心,四百發炮彈就在我偵察連的營地放著呢,一顆不少”董江立馬回道。
“那就好,那就好”周維漢臉上的笑容一顆也沒消失,轉頭對著陳峰說道“陳峰,這兩種類型的重炮與炮兵營現有的那兩門105榴彈炮相比,性能如何”
八路軍向來缺少火炮,太南軍區雖然山炮、野炮不少,可一直都是集中使用,在場的眾人中,除了兩個炮兵營的營長之外,大多是外行。
聽到周維漢詢問,陳峰略一思索,隨即說道“支隊長,從適合咱們八路軍的角度來看,這次從日軍繳獲的重炮,恐怕還不如現有的山炮、野炮好用”
“無論是就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還是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重量都快達到了四噸,這個重量必須使用專門的火炮牽引車,人力、蓄力是不行了,而且必須走較為寬敞的大道,相比之下,炮兵營已經列裝的兩門克虜伯105口徑的榴彈炮重量是2噸,騾馬亦可拖行”
“這也是日軍為何在邯長公路沿線多次遭遇我軍伏擊之時,沒有動用隨行重炮的原因,歸根結底,機動性限制了重型火炮的用武之地”
縱觀周維漢指揮的戰斗,由于戰斗的規模越來越大,步兵炮已經無法滿足戰斗需求,向來隨行的是兩個山炮連機動作戰。
原因很簡單,從小鬼子手里繳獲的山炮拆卸之后,裝在騾馬上就可快速行軍,耗費的無非是拆卸組裝的時間。
“這兩門重炮的具體威力如何,我沒有實操過,心里也沒數”陳峰最后說道。
周維漢在陳峰說話的時候,心就不斷的下沉,這會急著說道“那照你這么說不是成了擺設了嘛”
“也不至于,徐團長能從長治運回平順來,說明至少在根據地內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陳峰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