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采訪的流程,樓佩雯先是問了周維漢的年齡、籍貫,參加八路軍軍之前的經歷。
周維漢的一些基本信息不管是國民政府亦或是日軍方面,都被兩方人馬查了一個底掉。
當然,按照保密條例,能公之于眾的,周維漢將能說的都說了。
當樓佩雯聽到周維漢是燕大畢業之時,眼里流放異彩,手中的日記本合上“周同志,真是巧啊,找你所說,我應該是你小四級的學妹,我是燕大新聞系畢業”
“哦,是嘛”周維漢也感到甚有緣分“沒想到還能碰見燕大的師妹”
在中國,鄉黨、師門之間的關系甚為緊密,在了解情況之后,兩人之間的關系一下子就能剛才的生疏變得親密起來。
“那就我就叫你學長,不過分吧”
“當然可以”
“學長,今天的采訪就到此為止吧”樓佩雯起身說道。
周維漢聞言,腦袋有些發蒙“這就結束了”
“只是今天的采訪內容結束了,學長身上可以挖掘的點太多了,一次性根本無法挖掘出來,況且我也需要整理思路”
“每天采訪一點點,效果會更好,我還需要將精力分散到根據地的普通民眾身上”樓佩雯說道。
在察覺兩人因為燕大同學的身份使得關系變得親密之后,樓佩雯當即決定見好就收。
此行尹始,戴春風并沒有給樓佩雯下達明確的任務,只是讓其接近周維漢,獲取周維漢的信任。
正如其所說,借著每天采訪一點點的機會,兩人的關系自然會水到渠成。
“我報主筆張先生在世之時時常提起學長,每每前方決勝之消息傳來,先生拍掌稱喝,以不能采訪學長為憾事,可惜先生于今年5月病逝,實乃一大憾事,所以我決定為學長專門寫一本傳記,以圓先生之憾事”樓佩雯面容悲戚的說道。
周維漢聞言,當即說道“可是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先生”
“正是”
“我只是區區一個領兵打仗之人,僥幸在與日寇的戰斗中取勝,遍觀中國,抗擊日寇者不可計數,當不可得張先生如此夸獎”
“忘己之為大,無私之為公,乃大公報也,中國能有張先生的這樣的辦報人,堅決奉行不黨、不私、不賣、不盲之方針,乃是萬千民眾之幸事,今后之采訪我會盡力配合”周維漢朗聲說道。
“那自然再好不過,學長明日見”樓佩雯笑道。
樓佩雯作為軍統培訓出來的高級特工,除了男女之間欲擒故縱的把戲熟練之外,更是善于利用身邊的背景來拉進兩人之間的關系。
果不其然,見到周維漢聽聞張先生之名頭后,樓佩雯明顯察覺出來周維漢態度的轉變。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