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對于八路軍總部的具體位置的探尋一直沒有停止過,只不過一直收效甚微,這次不知道為何,好事有如天助一般,居然讓小鬼子發現了八路軍總部的位置。
“發報給駐守屯留的獨立第十混成旅團,即刻棄守屯留,河邊槌太郎率領所有部隊奔襲西營鎮,會同襄垣、武鄉縣城之守軍,不惜一切摧毀八路軍總部”
“嗨”
與與此同時,石門西郊,后方的新十旅兩個團以及大量民兵、民眾越過了外市溝。
石門外市溝到內市溝的距離足有兩千米,日軍原有的工事據點只占據了前半截,后半截的一千米依舊是開闊地,在這種情況下,依舊需要利用交通壕縮短進攻距離。
挖交通壕可以說是一門相當有研究的學問,八路軍的戰士們向來在這方面是有研究的,經過昨天系統的土工作業,無論是戰士們亦或者民眾們都更加得心應手。
按照昨天的分組,上萬人有組織的分散在各處,一般情況下先從頭部兩側挖起,把土地在頭頂,作為掩護屏障,再逐步往深里挖,挖成跪姿、立姿掩體,能夠存身站腳,而后再向兩邊挖,把一個個單人掩體打通貫穿,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壕。
戰士們按進攻序列分工,采用先前而后,先點后線,先中間后左右的方法,第一梯隊的突擊團、補充團在敵前沿展開,先挖臥射掩體。再逐漸構成跪射和立射掩體。
每隔十米還在溝頂搭上秫秸、門板,修成一個別致的地堡,然后再將各個掩體和地堡橫向貫通,筑成交通壕。
第二梯隊的新十旅兩個團構筑縱向交通壕,敵火力射程之外的交通壕則由民兵和民眾構筑。
話分兩頭,八路軍總部,老總等人收到了來自前線的捷報。
“老總,石門那邊打的倒是挺順利,你還別說,這土工作業的辦法雖然土,但是擱不住好用啊,可是日軍怎么依舊沒有動靜啊”總部一名干事說道。
“是啊,按照現在的進度,恐怕小鬼子援軍還沒有趕到石門,我軍就已經攻陷石門”另一名干事同樣秉持著樂觀的態度。
“攻陷石門,哪有那么容易啊,后邊才是硬骨頭,先期進攻部隊的推進速度是很快,火候已經到了,岡村寧次現在是應該考慮如何撤兵的問題了,不過我八路軍的根據地可不是他想來就來的”
“給冀南、晉察冀發報,窩囊氣受的夠多了,到了該出氣的時候了,絕不能讓日軍輕易撤出根據地,主力部隊相機對日軍進行殺傷,戰后馬上恢復根據地的生產建設,幫助老百姓進行春耕”老總說道。
“是”負責傳達指示的干事應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