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爾接到日本大本營令其擔任華北派遣軍司令官的命令之時,尚在賦閑在家。
他在作為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者之一,在日軍占領關外之后,與主張繼續擴大戰爭的東條英機等人產生分歧,最后被棄用,從關東軍副參謀長的職位上調任回國。
石原莞爾是日軍中有名的智將,與板垣征四郎號稱石原之智,板垣之膽。
兩人很早之前就認識,在中國時,板垣就是石原的頂頭上司。
板垣是個優秀的官僚,情商高,熟悉官場的套路,但他智商一般,奇謀不多;石原恰恰跟他相反情商低,人際關系永遠處不好,但是智商高,好謀略。
從各方面看,兩個小鬼子倒是互補,石原負責出主意,尋找立功機會,板垣負責升官,提高影響力,于是這倆人成為日本軍中最著名的哼哈二將。
板垣征四郎對石原的理論十分佩服,一字不漏全記在筆記本上。
1928年,石原回國,到關東軍任作戰參謀,一年后,板垣升任關東軍高級參謀,這倆終于搭在一起。
九一八事變實際是軍隊不聽國家、下屬不聽命令的以下亂上之為,這在日語中專門有下克上。
按理這些發動事變的軍人都應受到軍法處置,因為在大日本帝國陸軍刑法中有明確規定,比如第37條“司令官無故擅權命令軍隊進退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第38條“不等待命令而無故戰斗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九一八事變取得了巨大成功,這些不聽話的小鬼子不光沒有受到懲戒,反都加官進爵。
本莊繁1933年升為大將,成為昭和天皇的侍從武官長,板垣征四郎晉少將,后于1941年升為大將。
石原更是成為大日本帝國陸軍的英雄,大日本帝國的英雄。
1932年8月,石原莞爾晉升大左,1935年8月升任參謀本部作戰課課長,36年6月任戰爭指導課課長,37年3月晉升為少將,并升任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
這速度,簡直是坐上了火箭。
進入決策機構和軍隊高層的石原莞爾繼續提出各種戰略構想
“日本的國策是成為東亞的指導者,為此一定要具備能夠排除蘇美英壓迫的實力。在充實能夠對抗蘇美英的軍備特別是航空兵力的同時,做好穩固日滿和北支華北,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
完成了軍備的充實和持久戰的準備后,首先開始積極工作以盡快迫使蘇俄放棄進攻遠東的圖謀。在此期間努力與美國保持親善關系,蘇俄屈服后與其建立親善關系,將英國實力驅逐出東亞,解放東亞各民族。
蘇俄和英國屈服后,領導東亞各國合作使其實力得到飛躍發展,準備和美國的大決戰。”
首先對蘇放棄進攻戰略,而代以在武力后備上的談判,不與其交惡。
對美國則“努力保持親善關系”,因為石原知道雖然日本和滿洲都有豐富的煤鐵資源,但缺少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和橡膠,需要美國支援。
對華則是“穩固日滿和北支華北,完成進行持久戰的準備的基礎工作”,反對擴大戰爭。
總結一下,就是挑動國共內戰,加緊建設滿洲,鞏固華北,堵住俄國人南下;滲透南洋,得到馬來亞的橡膠和文來的石油;充分發展經濟,等到日本領導的亞洲力量強大后,再和美國進行“最終戰爭。
石原莞爾可能是陸大三十年來,培養出來的唯一一個戰略家。
如果他的方略成行,二戰時日本肯定不與美國開戰,因為時機尚未成熟,如此一來,中國一定無法復興,至少,東北別想還回來。
而擁有朝鮮、東北和琉球的日本,總人口2億多,面積500多萬平方公里,足以成為世界性強國。
石原對國際政治和軍事都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七七事變后,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石原第一個認識會形成“持久戰”,甚至比一號都要早。
日本山形縣鶴岡市,石原莞爾家中,院外則是跪著好多日本軍官。
“兄長,門外聚集了好多軍官,請求見你一面”石原莞爾的弟弟石原三郎說道。
石原莞爾又怎么會不知道外邊的情況,自從退出現役之后,難得清閑了一段時間,但是自打41年之后,日軍在中國情況急轉直下,日軍內部的少壯派軍官對請石原莞爾出山的呼聲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