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軍占領垣曲,第14集團軍主動放棄運城地區,從河津渡河進入陜省,中條山之戰緩緩落下帷幕。
此次日軍出動兵力五萬余眾,其中包括了至少兩萬名偽軍,但是所取得的戰果卻足以扭轉日軍的華北的頹勢。
反觀第一戰區在黃河以北布防的第3、第5、第14、第24集團軍,下轄13個軍,擁兵二十余萬,卻處處陷于被動局面,被日軍牽著鼻子走,以致錯失戰機。
各級部隊缺乏獨立作戰之精神,處處依仗上級命令,不能適時獨斷專行,而各級指揮部的命令均下達過遲,導致各部作戰缺乏協同,以致被日軍逐個擊破。
實際上,在這場戰役中與日軍正面交手的只有第9軍、第3軍、第93軍,國軍各部并未發揮優勢兵力的作用。
隨著日軍占領運城地區,雖然河津等地被周維國的第一軍收復,但是新收復地區久在日軍治下,國軍并無根基,且河津等地處于運城與臨汾兩個結合部,有被日軍南北夾擊的風險。
是以,在第14集團軍渡河之后,周維國主動放棄了新占據的地盤,將兵力收縮至黃河以西。
日軍雖然占領中條山大片地區,但是東部的晉城、長治地區仍然有五個軍盤踞,重鎮晉城處于第3集團軍、第24集團軍這兩部國軍的夾擊之中。
前線日軍的中下層軍官紛紛要求繼續向東進攻,但實際上日軍已無進取之力,在太原坐鎮指揮的石原莞爾并沒有被當前的勝利沖昏頭腦,于是下令各部抓緊肅清地方。
正面的戰役雖然結束,但是殘酷的血腥才真正開始。
在橫嶺關以北有一個叫古榕樹的村子,因村口長著一顆千年古樹而得名。
四十余名日偽軍橫沖直撞的來到村里搜索潰散的國軍,十余名躲藏在老鄉家中的國軍被一個個找了出來,連同村里的百余名村民都被集中在打谷場上。
經歷了這場戰爭,不管是日軍還是偽軍早就殺紅了眼,他們將婦女拖拽出來,強令婦女將衣服脫光,盡情發泄獸性。
但凡有敢反抗者皆遭到了日軍的無情屠殺,待日軍發泄完之后,一場真正的大屠殺才剛剛開始,
霎時間,打谷場變成了尸山血海,日軍端著刺刀在人群里亂刺,有的人被砍掉了腦袋,有的人被砍斷了四肢。
隨著一名日軍軍曹一聲令下,這伙日偽軍在村口榕樹的樹蔭之下集結,卻不料樹上隱藏著一名國軍士兵。
這名士兵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暴行,眼看這伙畜生就在自己的腳下,他憤怒的拉響了自己身上的手榴彈,而后從樹上跳到日軍的隊伍之中。
在國軍潰敗之后,類似的場景在中條山各地上演,日軍的暴行數不勝數。
第12師師長寸性奇率領殘部1300余人遁入王屋山,而后翻越崇山峻嶺,最終抵達陽城縣境內,與第3集團軍一部匯合。
第9軍新任軍長鐘新生組織起來的2000多人困守山區,因缺少糧食,知曉山區不是久留之地,迫不得已向北沖擊日軍的封鎖線,但又被趕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