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來到1943年1月,周維漢來延州已有八個月之久。
在此期間,華北的局勢風云變幻,國軍在失去中條山大片土地之后,其在長治地區的第24集團軍與晉城地區的第3集團軍以及戰區直轄的第80軍、98軍合力拿下日軍重鎮晉城,并迫使日軍放棄博愛、修武兩地,將主力兵力收縮到新鄉。
其次,日本關西地區爆發工農兵大起義,起義軍聲勢浩大,席卷京畿地區的幾個重要城市。
前番參與津門兵變的日軍大部分裹挾租界的日本民眾,攜帶大批物資遁入了燕山山脈,此后一直與駐扎在津門的二十七師團打游擊,這伙“起義軍”與冀東軍分區的八路軍互為奧援,致使小鬼子一直無可奈何。
但是這伙“起義軍”的主要作用是吸引日本高層的注意,真正起到殺手锏作用的是已經潛回國內的湯本信夫等人。
湯本信夫這一伙日軍原本是從滬都要調回國內休整的,但是運輸的船只到了塘沽之后,卻被華北派遣軍截留,致使這伙日軍心生不滿,于是發動兵變。
在津門兵變這一期間,周衛國秘密聯系上了叛軍首領湯本信夫,雙方達成了秘密交易,將津門的機械設備以及財富瓜分一空。
周衛國給湯本信夫這伙“起義軍”量身定制了一套活動綱領,而后湯本信夫率領四百余名骨干乘坐大阪商船秘密返回國內。
日本與中國不同,它是一個畸形的工業國家,也就是說在日本的各大城市中工人階級具有強大的基礎,然而卻受到貴族及資本家的剝削。
所以活動綱領的要旨是以工人為骨干,充分發揮工人階級的力量,在大城市發起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起初,湯本信夫回國之后并沒有貿然起事,原因則是日本國內各地區也有成建制的守備師團駐扎,是以不敢隨隨便的暴露蹤跡。
這伙日軍大多來自京畿地區的神戶,少部分來自京都及大阪,隨著日軍在東南亞的戰事吃緊,陸續有新組建的師團被調走,使得當地的守備力量大幅度減弱。
在此期間,湯本信夫等人潛入到神戶的各個工廠發展力量,同時在各地守軍中秘密串聯,著實發展了不少力量。
日本主要有北海道、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等四大塊區域,其中本州島是最為核心的區域,又山脈劃分為關西、關東兩地。
在日本古代,關西地區的京都、神戶、大阪等重要城市一直是政治中心所在,隨著明治維新興起,政治中心轉移到關東地區的東京等地。
兩個地區的矛盾由來已久,且隨著經濟的偏差越演越烈,而日本國內軍國主義盛行,階級矛盾尖銳,戰爭并沒有使得普通民眾獲利,反而讓普通民眾苦不堪言,猶如一顆火藥桶一般,一顆火星就能將其點燃。
“王侯貴族,寧有種乎”
日本民眾苦暴政久矣,這一宣傳口號讓日本民眾人心浮動,最先起事的不是湯本信夫暗中組織起來的工人隊伍,而是神戶當地的守備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