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正題,周維漢所撰寫的材料與八路軍今后的發展方向有關,八路軍現今的核心在華北,準確是說是在晉、冀、魯三省。
材料中,周維漢準確的梳理了一下華北地區日軍、國軍以及八路軍的各自情況,對今后的情況做出預測,并指明一旦抗戰勝利,八路軍最先占據的應該是東北。
當前的情況下,雖然出了周維漢這樣一個異數,導致局勢出現了較大的變化,但是日軍的發展方略并沒有出現大的變化。
當東南亞以及太平洋戰場打響之后,此后的進退就不再是日本能夠決定,進則滅亡,退亦滅亡,只不過是時間長短的問題。
而在中國境內,亦或者說黃河以北,綏遠有傅宜生部與晉綏軍區接壤,晉西有閻老西的晉綏軍,長晉地區有范汗杰、孫桐萱部,山冬則有國軍的蘇魯戰區的一些雜牌部隊。
因為種種原因,這些國軍部隊自保有余,但是進取不足,反倒是給了八路軍機會。
第二天,周維漢照常去抗大上課,隨著冬天來臨,陜北的氣溫驟降。
周維漢雖然裹著一身棉服,但是讓干冷的小風一吹,身子不由得打了一個寒顫。
整間教室擺著幾個火盆,但是早晚的時候,依然凍得直跺腳。
周維漢的到來有些突然,感到非常詫異,隨即熱情的招呼周維漢坐下,然后將火炕的風口打開。
的窯洞之前周維漢來過幾次,進門右手邊靠墻放著一張書桌,不過更多時候盤著腿在炕桌上工作。
一頁頁翻看周維漢整理出來的材料,期間眉頭皺起又舒緩,香煙點了一根又一根。
“看來是廢了很多心血在里面啊,好,我問問你,你所說的時局變化是指什么”饒有興趣的拷
問道。
“時局變化無非是指各方實力發生變化,我認為將來國內形勢的變化會受到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
“其一,目前歐洲的東線戰場雙方重兵云集,德軍長驅直入,一路所向披靡,但是老大哥依靠戰略縱深讓德國的戰線一直在拉長,這也導致德國已經顯現頹勢,恐怕要倒在寒冬之下”
“德軍在東線出現失利,那么西線戰場打的再好也沒有用,屆時盟軍會狩獵于柏林城下,到時候國際形勢也會發生突變”
“德軍是軸心國的核心,意大利是個添頭,日軍在國際上失去援手,孤軍奮戰走向敗亡乃是遲早的事,屆時美軍會在太平洋發起反擊,老大哥騰出手來恐怕出兵東北”
事實上,對于未來的形勢,延州高層已有定論,這些先輩都乃是當世人杰,隨著國際形勢越發清晰,又怎么可能看不清呢周維漢也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