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縣,冀魯豫軍區指揮部。
譚林也沒想到周維漢收到電報能立馬就回來,不由得感到意外欣喜。
文薔和譚林并沒有見過面,周維漢先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只見譚林在周維漢耳旁說道“你老周倒是好福氣,娶了一個嬌滴滴的大美人”
“你老譚也不差,喬大姐我在延州也見著過”周維漢說著一拍腦門,趕忙讓文薔從行李箱中掏出一件毛衣。
“你看我這記性,喬大姐囑托我給你帶回來的,我差點給忘了,不過現在穿毛衣也不晚,還能再穿一個來月”
譚林的媳婦叫喬林君,在陜北政治保衛局工作,后來譚林調到冀魯豫根據地,上級原本也曾詢問喬林君的工作意向,只不過喬林君以工作為由繼續留在陜北。
周維漢在延州的時候,也與這位喬大姐見過幾面,臨走之前還委托周維漢將織好的毛衣帶給譚林。
“我要是不催你,你不見得什么時候能回來呢,否則這毛衣可就穿不上了”譚林有意抱怨了兩句。
周維漢尷尬一笑,與趙剛這種親密無間的兄弟之情不同,周維漢對譚林更多的是敬重,與其說是老大哥,更像是長輩。
譚林平時很少發火,對待同志的態度如同春風細雨,諄諄教誨滲透在各個方面,周維漢在斗爭方面經驗尚淺,在去延州之前,兩人沒少徹夜長談。
因為有譚林在,冀魯豫根據地的政治風向一直很穩定,并沒有生出太大的波瀾,但是人事變動同樣不小,高層的幾個位置基本填滿。
回來的當天,譚林將地方政府以及部隊的幾個負責人喊過來,讓周維漢見了見,軍區參謀長趙秉章向周維漢匯報了當前階段部隊的現狀。
相隔大半年沒見,周維漢知道譚林有很多話要說,所以也就沒有回到安排好的住處,而是譚林住在一起。
讓人弄了幾個小菜,其他人都沒喊,只有兩人貓在屋里小酌幾杯。
事實證明,只要是一把手、二把手能夠齊心合力,內部往往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周維漢非常幸運,無論是趙剛還是譚林,搭班子都不錯。
“在延州感覺怎么樣”譚林問道。
“收獲不小”
“真的”
眼見譚林不信,周維漢繼續說道“這還能有假原先我總是跟同志們強調要多注重學習,其實反倒是自己沒有多少空閑的時間”
“去了延州之后,我一邊在馬院學習,一邊在抗大教書,日子別提多自在,期間經常翻閱理論書籍,偶爾還幫忙翻譯外國的軍事著作,相互印證之下,也算是對自己曾經過往的一種總結和升華”
譚林聞言點了點,周維漢說的是肺腑之言,他在延州的時候,讀的最多的就是關于劉師長的軍事文稿。
太南軍區隸屬于129師建制,周維漢一直認為劉師長是八路軍軍事理論素養最高者之一。
劉師長非常重視總結、研究以及部隊正規化建設,出身于129師的將領多受其影響。
簡單一句話,光是自己會指揮打仗不行,得讓大家伙都知道該怎么打仗,怎么打勝仗。
太南軍區打的大仗、惡仗、勝仗不少,每逢戰斗結束之后,往往總結報告還沒上報,師部就開始催促,只不過原先在太南軍區這種事一般是邢志國負責。
周維漢同樣重視部隊正規化建設,在戰后總結方面也積極參與,這一優良傳統也延續到冀魯豫軍區的部隊,
除了劉師長之外,還有一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粟大將。
因為劉師長重視部隊正規化建設、高度重視軍事理論以及戰術,所以經過他打造出來的部隊都非常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