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43年3月21日至26日,歷時六天,李仙洲所率領的第28集團軍近五萬人的軍事集團土崩瓦解。
除副總司令陳又新至今下落不明之外,集團軍指揮部一干官佐被活捉,警衛團和炮兵團統統繳械投降。
92軍21師、暫編56師余部一萬兩千余人困于黃河以北,主動向八路軍求和。
12軍所部20師、22師、81師共計11個團外加多個直屬隊近兩萬五千人,其中近兩萬人或是投誠或是被俘虜。
作為先頭部隊挺近山東地區的142師劉春霖部蟠踞魯南,與地方土頑劉桂堂和申憲武部在魯南地區合流,目前正與山東軍區的八路軍處于對峙階段。
除此之外,唯有留守淮北地區的暫編30師幸免于戰火,人員編制保存完整。
隴海線以北無戰事,但是隴海線以南戰火卻并未消停,隱隱有重燃戰火的苗頭,隸屬于蘇魯豫皖邊區的第二路挺進軍王仲廉部跨越津浦路西進淮北地區。
冀魯豫縱隊如今被拆分成四部分,荊大剛13旅位于舊考城地區,武勤14旅位于黃河以北與軍區地方部隊共同鉗制92軍,丁偉15旅9團駐守大楊集看押俘虜,8團南下至老王集與16旅參謀長辛鐵兵所率領部隊匯合,旅部及7團于兩日前占領虞城縣城,16旅主力則有李云龍率領駐防碭山。
周維漢有些頭疼,縱隊主力過于分散,作為一支野戰部隊此時只能承擔起守備地方和看押俘虜的任務。
“上級有沒有回電”周維漢問道。
“沒有,我估計是在等這里”趙秉章用手指點了點地圖上蘇北所在的位置“或許這邊很快就能傳來結果”
國共雙方的摩擦雖說是局部區域戰斗,但是在華北地區蔓延范圍很廣,大致可分為太南、冀魯豫、魯南、淮北。
當時,淮北根據地的新四軍第四師正處于王仲廉部和韓德勤部的夾擊之中,而東邊的新四軍蘇北軍區此時正處于對日偽軍的反掃蕩階段,無力分兵支援使得第四師形勢岌岌可危。
恰逢此時,冀魯豫縱隊針對28集團軍的強大攻勢,冀魯豫形勢急轉直下,為挽救28集團軍官兵,老蔣于23日急電參與圍攻新四軍第四師的王仲廉部增援。
遠水能不能解近渴,還需要看是誰來做,周維漢明顯是一步到位,成功利用冀魯豫的形勢將王仲廉部調動起來,從而解了新四軍第四師的危局。
反觀王仲廉部從泗洪至永城,中間有日軍鐵路線阻隔,沿途突破重重封鎖線于26日抵達永城地區,而此時28集團軍總部已經失去聯系。
王仲廉部無奈只得請示蘇魯豫皖邊區總司令湯恩博,尋求下一步指示,湯恩博回電屯兵淮北,靜觀局勢走向。
周維漢摩挲著下巴,思考著下一步應該做如何部署,隨后說道“我還是那個意思,上級既然沒有明確下令,那就是默許的意思,咱們需要發揮主卦能動性,首先縱隊主力需要騰出手來,這樣才能做出針對性部署”
“15旅兵力過于分散,是否可以讓碭山、豐縣、單縣、金鄉四地的地方武裝至大楊集承擔起看押俘虜的任務同時將老王集國軍一同集中至大楊集”周維漢說著看向羅本忠和鄧克明。
單縣、金鄉是魯西南軍分區和湖西軍分區的交界地帶,碭山和豐縣則是全境處于湖西,自然需要兩人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