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爆發的導火索,然而一戰的實質是帝國主義國家各自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所導致,沒有薩拉熱窩事件,一戰依舊會爆發。
日本天皇特使之死看似是死于八路軍之手,其實是日本國內各方勢力斗爭的結果。
日本國內矛盾加劇,海外日軍戰事不利,于是內閣向天皇建議縮短戰線,將東南亞戰場的南方軍召回,集中若干個甲種師團傾盡全力解決中國,另調幾個師團回來平息叛亂。
日本天皇對這一提議頗為上心,但是在議事階段卻讓軍部的那些武夫極為不滿,尤其是日本海軍,海軍的一些少壯派軍官甚至圍堵內閣的辦公地點。
南方軍撤回對于日本陸軍來說雖然損失一些東南亞的地盤,但是如果能解決中國之戰事,倒不是失為一個固本培元的策略。
日本南下的策略本就是日本海軍極力推動的,一旦從東南亞和太平洋戰場收縮戰線,無異于是讓海軍的利益大大受損,這是日本海軍所不能忍受的。
于是乎,原本一向互相看不上的陸軍和海軍罕見的聯起手來,軍部本是日本天皇扶持起來的,戰爭機器一旦開啟,即使是日本天皇擋在前面也是螳臂當車,日本國內高層正在展開激烈斗爭。
與此同時,在日本天皇授意之下,內閣頻頻聯系海外將領,試圖獲得軍隊的支持。
對此,華北方面軍司令官石原莞爾是支持撤兵的策略,但是軍部權力太大,用以制衡的機構和制度已然名存實亡,軍部只需一紙調令就能將其遣返回國,在洞悉國內形勢之后,只能選擇隱忍,表露出作壁上觀之舉。
山西的第一軍、山東的第二軍同樣默不作聲,中國派遣軍余部意見各不相同,關外的關東軍頻頻向大本營發報,極力請戰。
于是就有了相原貴大這個天皇天皇特使來華之舉,目的有二,名義上來協商、調解軍方、權貴財閥、商團在港口城市進出口份額,真實目的是借機接觸在外的實權派將領,傳達天皇的旨意,以此獲得支持。
誰料到作為第一站的津門就出師不利,受到石原莞爾的啟發之后,坐鎮津門的參謀長田邊盛武一副和稀泥的樣子,相原貴大不僅沒能見到石原莞爾,反而因為調解之事引得三方勢力的不滿。
寺內勇的本家叔叔寺內壽一是南方軍的司令官,正是因為有這層關系,大阪商團才能在日本海軍控制的海域暢通無阻,將東南亞和中國兩地的物資來回倒運,收縮戰線無異于是斷了寺內勇這一類人的財路。
另一方面,南方軍隸屬的甲種師團調至中國戰場,勢必會打破現有的勢力分布,寺內勇怎么甘心將到嘴利益吐出來,所以寺內勇是堅定的主戰派。
于是乎,寺內勇成了軍部的刀子,但這家伙滑不溜丟,不情愿直接動手,于是八路軍又成了寺內勇的刀子。
在這種詭異的妥協之下,偵察連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海州,在槍殺日本天皇特使之后,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安然無恙的撤走。
偵察連從海州火車站出來,憑借身上的這層衣服光明正大的經過兩道封鎖線之后一路狂奔,直到看見前方接應的第三組人員才減緩腳步。
“連長,小鬼子的追兵呢”三組組長李冬生問道。
“沒有追兵,先進山”曹大寶喘了一口氣粗氣,饒是以偵察連戰士的體力奔襲五公里,此時腦子也有點發蒙。
即使眼下沒有追兵,第三組戰士依舊在阻擊點等了一會才撤退,等第三組撤進山里,曹大寶已經與蘇北根據地的同志匯合。
“同志,我問一句,你們成功了”負責接應的蘇北根據地同志有些不敢相信,他們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么任務,但偵察連是從鬼子車站跑出來的,怎么一點動靜也沒有
“八九不離十”曹大寶回了一嘴,轉頭喊道“現在還不能歇,桃花澗沒多大,要是讓小鬼子圍住可就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