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章100億斤糧食
“夏收的統計結果出來了,確確實實是一場大豐收”譚林手上拿著一份報告,興沖沖的跑進軍區指揮部,饒是以譚林平時處事不驚的風格,此時卻將桌子拍的框框作響。
軍區指揮部的眾人聽到動靜都聚了過來,所有人都知道今年的糧食收成不錯,但畢竟不在地方政府任職,不清楚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周維漢伸手就要拿走譚林手中的報告,卻被譚林躲了過去“猜猜到底收了多少糧食”
譚林這一發問倒是將周維漢難住,其實他只大概知道根據地有多少耕地,伸出一個手掌比劃了一下“五十億斤,只多不少”
“切,你也太小家子氣,這才哪到哪實話跟你說,根據地一共收小麥100億斤,只多不少”譚林激動的說道。
“多少”周維漢一把就奪過報告,指揮部瞬間炸開了鍋。
“終于能敞開肚子吃飯了”
“是啊,終于能吃飽飯了”
之前的一兩年,冀魯豫軍區的八路軍部隊是能夠保證糧食供給的,雖然餓不著肚子,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飽飯。
為了給地方上減負,作戰部隊只能在戰時保證三斤的糧食供給,平時的糧食供給要進行削減,其中機關人員最為突出,甚至有的機關人員因為拖家帶口需要用津貼自己去買糧食。
周維漢將報告快速看了一遍,然后長長的出了一口氣,他緊緊握住譚林的手“咱們成功了,以后終于不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是啊,一切都過去,后邊都是好日子”譚林作為行署主任,身上的擔子最重,所承受的壓力也最大。
冀魯豫根據地現有2000萬人口,但有200多萬是從隴海線以南涌入根據地的難民,其中多為缺乏生產能力的老弱兒童,這意味著根據地原有人口生態平衡被打破。
闖關東看似轟轟烈烈,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掩埋了無數老百姓的尸骨,如果是在國統區涌入兩百多萬人口,勢必會激起民亂。
幸虧我黨根據地有強大的組織力和執行力,譚林縫縫補補,到處化緣才讓日軍試圖拖垮冀魯豫根據地的陰謀破產。
根據地這場夏收是以冬小麥為主,豐收在去年冬天已經有了苗頭,正式因為有了這一基礎,老百姓明白跟著共產黨八路軍才能獲得實惠,地方政府推行的種種政策才能順利落實。
譚林才能僅憑一張嘴就從根據地的地主鄉紳中借到糧食,也因此八路軍才敢組建一支野戰縱隊,這些都建立在糧食豐收的基礎之上。
可是終究不如糧食放進自家糧倉來的踏實,根據地民眾在等著這場夏收,根據地上到地主士紳,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在觀望共產黨能不能按照宣傳如實推行,亦或者像國民政府,報紙上宣傳是一套,真正落實的卻是另外一套。
八路軍部隊也在等著,只有手中有了充足的糧食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軍事行動。
以往八路軍籌集糧食大多是通過攤派或者合理負擔,但是從紙面落實到實際,所面臨的情況異常復雜。
在征收過程中,雖然每年都頒發了征收條例,制定了征收標準,但仍有各自為政或未按條例執行,多采用動員勸募方式,負擔面很小,偏重在極少數的富有者中,實行勸募性的攤派,負擔主要在中農以上階層。
這樣不合理的征收所帶來的結果是地主和富農負擔較大,甚至影響到軍民關系和生產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