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日軍為例,雖然其占領中國大部分領土,但時至今日依舊無法將占領區經營成日本本土一樣,即使是偽滿洲國同樣如此,這意味著資源沒能完成轉化。
譚林的顧慮在于,一旦開啟對外戰爭,或許在軍事上節節勝利,但是新收復的失地顯然短時間內無法建設成一個穩固的根據地。
這樣一來,老根據地不僅要為前線部隊補給,還要不斷為新根據地輸血,可能會將老根據地拖垮。
以譚林為代表的地方政府人員認為,當前根據地的底子還是太薄,禁不起太大的折騰,這一觀點其實沒有問題。
只是時不我待,眼下國際國內局勢逐漸明朗,好多人都清楚小鬼子囂張不了多久,可關鍵點在于小鬼子還能堅持多久
在這一點上沒人比周維漢更清楚,他覺得應該在日本人戰敗之前讓八路軍獲得更多的資本,甚至是依靠自己的實力收復東北,這一切都需要通過戰爭來實現。
其他在軍隊中任職的干部或許沒有周維漢看的明白,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支持對外收復失地,于是兩種不同的觀念隨之產生。
一方是以地方政府為代表的保守派,一方是以部隊為代表的主戰派,雖然談不上爭論不休,但雙方各有各的道理,此次夏收之后,勢必再次會提到會議之上,對此周維漢也沒有好辦法。
不過,周維漢倒是看的明白,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共通的,前邊提到冀魯豫根據地為何能上下一心大搞生產建設,那是因為讓老百姓看到實惠,看到希望。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我黨內部,在發展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這時候需要上級進行干預,提出合理計劃,讓下邊的同志們看到希望,看到實惠,非教員莫屬。
夏收的收成讓根據地所有人喜上眉梢,家家戶戶老百姓填滿糧倉之后,主動將應該繳納的公糧上繳到公社,而后由公社將糧食送抵各地的糧倉。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按照糧價從老百姓手中購買大約12億斤糧食,分批運抵皖北根據地,而后運往豫東。
1938年,國民政府為拖住日軍進攻,老蔣下令炸毀花園口,致使上千萬人受災,近四百萬人流離失所,豫皖蘇四十四縣收到黃泛區的侵擾。
眼下13旅、15旅均在隴海線以南,以永城為核心,囊括夏邑、亳縣、渦陽、蒙城在內的皖北根據地逐漸成型。
雖然名為皖北根據地,但只是皖北的部分地區,下屬各縣實則更靠近隴海鐵路,只有南側的渦陽、蒙城受到黃泛區的波及。
一個月前,為防止三十五師團在豫東地區趁著夏收搶糧,丁偉率領15旅進抵豫東,然而豫東各縣乃是黃泛區的重災區。
距離花園口決堤已經過去五年之后,由于新黃河流域的縣區因為黃河沒有固定的流道,仍然飽受黃河水泛濫的影響。
大水沖過之后,留下了最厚有數米深的沙石和黃泥,給黃泛區田地復墾帶來了極大困難。
15旅在給軍區的電報中表明,通許、太康、淮陽等地土地板結、沙化,百里不見人煙,雎縣、柘城、鹿邑等地由于靠北一點,情況稍好,但糧食減產乃是必然,由于災民涌入,致使草皮、樹根啃食殆盡。
軍區早就收到15旅電報,但由于冀魯豫根據地本就接收來自豫東、皖北兩地災民兩百余萬,實在無力擠出糧食,只得讓15旅就地籌糧。
根據地的情況丁偉猜個八九不離十,所以一早就將目標盯上當地偽軍和地主大戶,總算是搞到一批糧食。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