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豫分局考慮到白區的干部在皖北、豫東兩個工作多年,在當地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所以白區干部是地方政府的主要人員,但也正因為這一點,讓之后的工作困難重重。
皖北根據地建立之初,對于是否立即進行土改有兩種不同的聲音,當時羅本忠和趙秉章尚未到達皖北。
以13旅和15旅為首的從冀魯豫南下干部認為應當機立斷,每收復一個縣城,馬上進行土改,不給當地士紳串聯的機會,盡快獲得當地老百姓的支持。
但是皖北當地或者說白區干部則認為臨近夏收,應稍緩土改的時間,田里種的糧食是誰的就由誰來收,盡量避免激化矛盾。
兩者意見相反,終究是立場不同,南下干部有著強大武力作為保證,況且在當地沒有關系網,自然做起事來少了些許顧忌。
白區干部很多都是后來從當地發展出來的,成員中當地人居多,他們在當地深耕多年,是有一定人脈關系的,否則怎么可能在敵占區立足
在成立地方政府之后人員更是迅速膨脹,由于普通農戶家庭出身的人少有能接受教育的,所以這些新加入的人員以地主士紳家庭出身居多,周維漢認為一些人是有一定的革命傾向的,但其中也少不了投機倒把的分子。
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這些人在當地關系網深厚,牽連過多,以至于推行政策在地方政府內部就阻力重重。
當時冀魯豫分局綜合考慮,同意了白區干部的想法,但同時也讓羅本忠帶領一批人南下加以制衡,羅本忠出任兩個根據地最高領導人,在黨政軍方面負總責,趙秉章則是軍事方面總負責。
羅本忠在政治斗爭方面頗為老練,在治理根據地上也頗有心得,但他到皖北的時候有點晚,以至于勢大難治,沒能在短時間內打開局面。
“員,我向分局和同志們做檢討,我”
羅本忠站起身來,只不過還我說完就被周維漢打斷“老羅,你不需要做檢討,也不要心里顧慮,來之前副總參謀長特意和我交待,責任不在于你和其他同志身上”
“皖北和豫東之前一直是敵占區,此次南下大范圍收復失地是我黨頭一次,所以在這方面上經驗不足很正常,分局當時也是顧慮重重,所以在選擇上出現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盡快撥亂反正”周維漢經歷皖北這一事,越發覺得保證內部純潔的重要性,所以整風是有必要的。
“我的意見是從人事上著手,豫東不著急,主要放在皖北,之前皖北特委的那些老同志在敵占區極其惡劣的斗爭條件下依舊能堅持下來,說明他們是有信仰的,只是對于身份的轉變沒有清晰的認知”
“對于他們,讓他們過來參加座談會,同志們敞開心扉聊一聊各自的想法,支持接下來工作的同志可以繼續留在皖北任職,如果有些人依舊頑固不化,憑借老資格對抗組織,那就請他們去冀魯豫抗大學習”
“針對參加工作不久的新同志,要仔細進行甄別,加強學習,端正思想,總之一句話,留下來的必須是立場堅定能干實事的,投資倒把的清出隊伍,甚至之間有過作奸犯科的壞分子要給予法辦”
“絕不能因為他們穿上八路軍的衣服,搖身一變成了新政府的公務人員而對曾經迫害人民的劣跡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