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豫根據地的地面防御體系是以公路線與道溝相結合,在某種程度上,與日軍在華北地區推行的囚籠政策相同。
每個縣城駐扎一個獨立團,團部及直屬隊位于縣城,各營連分別駐扎在公路線沿途的諸多鄉鎮,地方武裝及民兵則散布在廣大的鄉村地區。
由此,整個防御體系原本的線狀變成網狀。
駐防在黃岡鎮的是單縣獨立團一營,為了達到中心開花的目的,周維漢特意將軍區直屬第一團安排在黃岡。
“首長,我的想法是,指揮部現在立即撤離!”
羅本忠看了一眼第一團團長遲豐年,果斷搖了搖頭:“不行!”
“我倒不是非得留在黃岡給你們增添壓力,而是沒有辦法撤離,你也是久經戰陣之輩,留在黃岡才是最安全的。”
“指揮部人員不少,沿著公路線撤退一定會被日軍騎兵察覺,日軍指揮官還會繼續攻擊黃岡嗎?”
“如果向西撤離,一旦公路線防御被突破,日軍騎兵可隨意在四面偵查,一旦發現指揮部轉移,道理是同樣的。”
“所以指揮部只能在黃岡!”
羅本忠與浦川道博考慮問題的角度出奇相似,從一開始帶著指揮部進入黃岡,羅本忠就沒打算走。
遲豐年無奈的點了點頭,沒有哪個下屬愿意跟上級在一起,除了指揮權問題,也涉及到上級的安全問題。
此次黃岡戰斗的指揮權在遲豐年,由于軍區直屬第一團不熟悉公路線防御工事,所以單縣獨立團一營主動請纓將兵力布置在外圍。
日軍依舊是一成不變的戰術,炮兵轟完,步兵沖,看似刻板,但在中國戰場卻極其好用,普通的工事難以抵擋日軍火炮的威力。
不過戰爭進行到現在,不管是國軍或者八路軍都對日軍的戰術深有研究。
“鬼子上來了!”留在陣地上負責偵察日軍動向的戰士高聲嘶吼著。
冀魯豫平原不比三晉大地,公路的作用是為了方便交通,繁榮商業,所以公路經過的地方大多是平原。
公路兩側的陣地以地堡和戰壕、防炮洞組成,向外皆是一望無際的開闊地,這意味著日軍在進攻之時毫無遮擋。
日軍進攻的這一區域只有一個班駐扎,原本以為在炮擊之下已經喪失抵抗,帶隊的日軍中隊長信心滿滿的準備占領陣地。
出乎日軍預料的是,地堡里八路軍的輕機槍并未被摧毀,正在沖鋒的日軍不斷被擊倒,與此同時,南北兩側的八路軍迅速向交戰區域匯集。
兩支進攻的日軍相繼后撤,正在通過望遠鏡觀察前方戰況的浦川道博非常疑惑:“納尼?為什么重炮沒有摧毀支那人的火力點?”
十四師團曾經在隴海線與國軍交過手,直到1940年回國休整,此后長期在關外駐防。
在浦川道博印象里,中國軍隊只能憑借人數優勢才能與皇軍略作抗衡,但也無法改變落敗的結局。
“看來支那人真的是有所長進,我軍交戰過于倉促,戰前應仔細偵察一番的。”
一旁的副官使用的是炮隊鏡,視野更加清晰:“長官,八路軍陣地上有深埋于地下的暗堡。”
浦川道博迅速站到炮隊鏡,前方放著一摞彈藥箱充當掩體,這會他才發現,八路軍的火力點竟然距離地面有三米多。
戰爭推動武器的進步,同時也會使戰術發生轉變,在經過長年累月的戰爭之后,單純塹壕變成地上堡壘,又形成地下的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