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里鎮張家的隨從連夜趕回,接見他的卻是一名身穿八路軍軍裝的年輕男子。
“少爺,這是老爺的親筆信。”
信件并沒有封口,張培山邊看信邊問道:“怎么就你一人回來,我爹呢?”
“我沒見到老爺,信件是王家人送到我手里的,叮囑我馬上回來送信。”
張培山明白自己父親是被葛留偉扣住了,隨即說道:“馬上將家中護衛集結,等我一起出發。”
隨從應了一聲,他是張家的老人,放在古代就是家生子,對張家忠心耿耿,只不過當張家護衛集結之后,卻是一愣。
張家護衛大約一百人出頭,隨從卻看出其中只有寥寥幾人是認識的,其他都是生面孔,身上難掩一股悍勇之氣。
“老哥,看什么呢?”
隨從會心一笑:“沒,來回一趟太折騰,有點累。”
張培山出來之后換了一身便裝,沖著護衛人群中點了點頭,待一眾人向著王寨鎮出發之后,兩匹快馬從張家駛出。
一匹奔向肖縣東南方向,一匹先是向南,而后西折,所去方向正是永城。
張培山之前是皖北特委的地下人員,八路軍收復皖北之后在地方政府任職,在內部整風學習中表現優異,戰前受上級委派,秘密潛回肖縣。
張家談不上為富不仁,但在當地的名聲也沒好到哪去,幸好家里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干部,在認識到專政鐵拳威力之后,張老爺果斷選擇站在人民這一邊。
周維漢早就料到會有人不安分,所以在指揮作戰的同時,也在等著一些人跳出來。
這些人可能是當地大戶,也可能是出自地方政府內部,總有一些人會看不清形勢,不甘心放棄手中的利益。
新四軍第三師,第四師各兩個團組成西進支隊,如今正潛伏于肖縣境內,戰前周維漢故意將皖北的13旅北調,反而將不熟悉當地情況的14旅放在夏邑。
皖北各縣實際只有地方政府指揮的地方武裝,此時是皖北根據地力量最為薄弱之時,也是一些人發起暴動的良機。
“首長,敵人動了!”
新四軍第三師的彭參謀長笑了一聲:“嘿,周果然料事如神,原先我心里還不服氣,終于能輪到咱們上場了。”
身邊是四個團長,一個個也是神情激動,仗是沒撈著,總在荒郊野嶺喂蚊子,誰能受得了?
“徐州的日軍可能會配合行動,肖縣縣城方向要派遣一支主力,十旅三團馬上向北靠攏,十一旅五團在肖縣南部分撒布置。”
“第三師兩個團隨我西進增援,此次敵人必定是多地暴動,對于主犯要堅決打擊,其余人要盡量減少傷亡。”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