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涓剛聽到老太太這么大的嗓門時,還嚇了一跳呢。
要知道,這段時間奶奶真的是修身養性了,還以為她是因為日子好過了,以前的那些潑婦習性都給扔掉了,沒想到還有再次聽到這大嗓門的一天,別說,還挺親切的。
在村里,哪家的男人女人不都是大著嗓門說話的,就是她自己,吆喝聲也是不小的,就是跟老太太一樣被京都城給鎮住了,這才壓抑住了曾經的習慣。
老太太名下的這座四進院子,從垂花門過去,就是花園,隔著花園正對著垂花門的院子,就是老太太的松鶴院,旁邊是凌淺住的梧桐院,后面是凌涓住的美銀院。
老太太的松鶴院取意松鶴延年之意,凌淺的梧桐院是因院子里種了兩棵梧桐樹,凌涓的美銀院代表的是凌涓的愿望,她要又沒又有錢。
其實,凌涓本來是想叫美金院的,畢竟金子可比銀子值錢多了,還是被她姐凌淺給嚴詞拒絕了,這才退而求其次的,成了美銀院。
這三個院子,相隔的都不遠,站在院子里說話,憑著她們的大嗓門,絕對沒問題。
這樣,也省的要指使個人去跑腿?
家里的下人本就不多,兩個在廚房里的,兩個看門的,一個跟著凌浩的書童石頭,一個專門伺候老太太的三丫,一個教凌涓針線活兒的馬婆婆,一個打掃前院衛生的老王,一個打掃后院衛生的九娘,一個打掃花園等院子外的衛生的二丫。
其他人,除了兩家店鋪的掌柜跟小二,其他人全都在凌淺名下的那座二進小院里的作坊里干活呢。
老太太突然敞開了大嗓門,帶著凌涓一起,也讓這座院子里的氛圍變得輕松了很多。
都是莊戶人家,只不過一家成了主子,另外兩家成了奴才,之前都過得不說戰戰兢兢的,也是十分小心的,如今一松散了,都好似找到了自己曾經的樣子,雖然還是有些差別,可精神上的放松,讓人都變得身心愉悅,輕松快樂,做起活來都哼著家鄉的小調。
吃過這頓午飯,凌浩又要去私塾念書了,老太太經歷了昨天的事情后,就特別害怕兒孫們不在自己跟前,就怕出門在外的他們會有什么不測。
可孫子是去讀書的,是為了以后的科考,她就算再不舍、再難過,也得笑著,免得孫子掛念家里,讀書都不能安心。
“來,浩哥兒,這是你最喜歡吃的紅燒肉!知道你在私塾里吃的沒家里好,雖說是大中午的,你也多吃兩塊,好好補補。”
老太太給大孫子的碗里夾了兩塊紅燒肉,看著大孫子笑著吃了,她也不自覺的笑了。
老太太不是不知道,夏天大中午的吃紅燒肉膩得慌,可大孫子這一去私塾就是一旬,私塾里的伙食可不能跟家里比,能天天見到點肉末就是好的了,讀書是一件多么費神的事情,看凌涓她就知道了。
而且,大孫子好像瘦了很多。
“你看你都瘦了,再吃兩塊肥肉。”
老太太不斷的給大孫子夾肉,這會兒她連兩個孫女都顧不上了,更何況是人高馬大三十多歲的兒子了。
享受過老娘的貼心疼愛,再面對老娘冷冰冰的無視,凌峰覺得,他好像有些怨念,對著兒子凌浩,他心里頭酸酸的。
那是紅果果的嫉妒。
明明他才是娘的親兒子,他才是娘親生的,怎么他娘疼孫子,疼孫女,就是不疼他這個親兒子呢?
這是為什么?
哪有親娘不疼親兒子的?
隔輩親到底是什么原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