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我們的陛下和帝后這是吃錯什么藥了。”
這下子,江心剛的情緒終于發生了變化。
百年賦稅,這也就罷了,通商之權,這可就有些意思了。
要知道,在東洋學會云海彼端的新術,擊敗大慶水軍之前,大慶一直自詡天朝上國,行鎖國之策,不與他們眼中的化外蠻夷交流。
即便是如今開始正視新術,朝堂之中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術派掌控話語權之后,鎖國之策也沒有完全放棄,只是在四海之地,開放了幾個固定的通商口岸,用以與云海彼端交流。
像眼鏡,照相機,這些新術制造的新奇物件,都是從這些通商口岸傳來的。
在這種限量政策之下,每一個通商口岸,都可以說是吞吐錢財的饕餮巨獸,通商資格,足以讓一個小港口,十年之內,成為一座城市!
分明之前朝廷都準備好要放棄東島,如今卻將通商口岸之資格奉上,這其中的態度變化,才是讓江心剛摸不著頭腦的地方。
“看來,實庵兄的風語文章,確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若是能拿下通商口岸之資格,也能為我兒留下一份基業。
相比之下,七品官身倒是不算什么了,但到底是我兒立下的功勞,我這個做爹的得幫他存好了。”
江心剛沉吟半響,到底還是開口道:“那便謝過陛下與帝后隆恩了。”
“江島主多禮,只是在接旨之前,帝后還有一道諭旨。”
大監緩聲開口道:“近日,高句麗國亂,而東洋竟發兵,插手此事。
帝后震怒,欲調軍伍,前往高句麗,平定叛亂,驅逐東洋兵卒。
若東洋兵卒不退,則將之斬殺殆盡。
此事緊急,需從四海之地調兵,而此軍伍,必須無懼東洋水軍兇威,關鍵之時,真有斬殺東洋軍伍之心。
是因此,帝后才將目光放在了東島之上,若島主愿意接下這門差事,則旨意方可交托。”
“這才合乎情理。”
大監此話一出,身在東島的江心剛和身在京都的陳實庵反倒覺得合乎情理。
此次調兵,必須取東海之兵,方能盡快抵達高句麗,可東海之人,誰不知道東洋人出了名的睚眥必報,分明是他們理虧在先,卻敢向大慶朝廷索要江心剛父子。
這次前往高句麗,勢在必行,可若是真的將東洋兵卒斬殺,東海之地,除了東島,誰又能不懼東洋鐵甲戰艦的追責?
是非東島不可,而東島又直屬東寧王,需其自愿,方可調兵。
故而經商口岸,作為獎勵,亦是對之前對東島的不聞不問做的補償,這才合情合理。
“不就是打東洋鬼子嗎?
老子最不怕的,就是這件事。”
江心剛哈哈大笑,目光望向了那位大監的手:“還請公公,把旨意呈上來吧!”
說來也奇怪,日暮余暉之下,那位大監握住圣旨的右手,居然只有四指。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