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主編辦公室。
主編不耐煩的道:“小盧,我都給你說過了,那篇《心中有座城》不符合我的要求,我不會再考慮。”
紅蘿卜:“主編,如果那篇文章刊登在我們的雜志上,可以為我們當期雜志帶來一千四百多本的銷量,是不是就能證明它的價值了?”
“什么意思?”
“《燕京,燕京》的作者林鳴,有個粉絲群,如果《心中有座城》在我們的雜志上發表,他的粉絲就預訂一千四百多本當期雜志。”
一千四百多本,對于雜志的總銷量來說不算什么,但是,如果把這一千多本的銷量放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大大的業績!
主編立即就反應過來,想到了怎樣把這個成果占為己有。
他的手指敲著桌子,假裝思考了一會,說:“為了雜志社的利益,我同意。”
他接著給紅蘿卜交待一翻,要怎樣去操作……
“兄弟姐妹們,事情辦妥了。報名預訂的,把錢轉給勇哥,我不經手……”
事情順利完成!
李卓看著紅蘿卜發來的信息,激動得渾身顫抖,接著就瘋魔似的大叫起來。
滿懷希望到失望,失望到勝利在望,勝利在望到絕望,絕望到完成愿望,這就是李卓這兩天的心理變化。
發表一篇文章而已,想不到會如此曲折!
紅蘿卜想不到,主編比他還要心急。
他本以為,《心中那座城》怎么也要排到下個月的期刊上,誰知主編找了個理由,把定在本月發表的一篇文章換成了《心中那座城》。
幾天后,李卓的《心中那座城》變成了鉛字,出現在大眾面前。
燕京一個小報刊亭,一個二十來歲的男生正在快速翻動著幾本音樂雜志,猶豫著到底買哪一本。
當他翻著《歌者》時,似乎看到了《燕京,燕京》這個歌名。他立即往回翻,終于找到了,這篇《心中那座城》,是《燕京,燕京》的樂評文章。
“這必須得好好看看,就買《歌者》了!”
魔都某報刊亭,一個女生說:“老板,給我來本《歌者》。”
“小姑娘,我記得你以前一直是買《華夏之音》的啊。”
“這期《歌者》有篇文章寫的是林鳴的歌,不能錯過。”
……
類似的情況,在很多地方都出現了。
很多報刊亭的小老板們,發現以往銷量很普通的《歌者》,這一期賣得特別快,很快就脫銷,想再進一批來賣,竟然沒貨了。
……
《華夏之音》大會議室里正開著會。
總編把手上那份銷量報告狠狠的拍在桌子上,說:“誰能告訴我,這是怎么回事?一直以來,在銷量上都是我們壓著《歌者》,可這一期,竟然被它反超了,還超過這么多。誰能告訴我原因?”
主編低聲道:“總編,據我調查到的消息,很多人都是沖著一篇名叫《心中那座城》的文章,才買的《歌者》。”
“《心中那座城》?是哪個著名樂評人或者超級網紅寫的?”
“作者叫李卓,是一個不出名的小樂評人。”
“為什么?”
“應該是他評論的那首歌《燕京,燕京》有點影響力。”
在坐的人里,有一個叫錢佑多的編輯,聽到《心中那座城》,感覺名字有點耳熟。再聽到《燕京,燕京》和林鳴這些字眼時,突然想起,這篇文章,之前作者向他投過稿,可是被他拒了……
他心里祈禱著,千萬不要讓人知道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