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成熟的念想在林洛腦海中逐漸浮現。
“既然被稱作「詩劍雙絕」,那不妨就照著這條路走下去?”林洛想到,這「詩劍雙絕」的名號聽上去也比較文雅,比那個什么「銀劍劍客」好多了!
想法一出,腦海中的念想就多了起來,既然是「詩劍雙絕」,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將詩、劍糅合在一起,效果可不是簡單的1+1=2這么簡單。
憑空創新,從無到有,這種難度太高,非百年一出的絕世天才而不可得。林洛腦海中有那么多武俠,最好的辦法還是套用之后的創新。
將詩句和武功糅合在一起,最出名的應該就算《連城訣》里面的「連城劍法」(唐詩劍法完全版),以及《俠客行》中的絕頂秘籍「太玄經」莫屬。
「連城劍法」,每一句詩詞都是一種劍招,可謂一招一詩句,變化多端,乃是一代湘中大俠“鐵骨墨萼”梅念笙的絕學。只因無識人之相,收的三個弟子全都是利益至上的小人,最后才不得不動心思將「連城劍法」改動,加入了許多無用變化的招數傳與弟子。
「太玄經」,則是《俠客行》中的至高武學,就算在金庸整體中,也是絕頂的武學。短短一首《俠客行》百二十字的詩句中,竟然囊括了劍法、心法、身法等諸多絕頂武學,當真是一部媲美「九陰真經」的無上武學。
這兩門武功都是各自世界中最頂尖的武學,即便放在這里,也是萬人蜂擁,江湖色變的絕頂武功。
武功的層次很高,對林洛也是相當有用的。這樣自己借鑒創新后的武學,水平層次就有了一定的延展性,不至于在自己成長之后,自創的武功就變弱,成為雞肋。
框架決定武學層次,好似屁股決定腦袋一樣。
黃裳自創「九陰真經」,乃是修撰《萬壽道藏》之后感悟到的道跡,從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成為一位絕世高手。斗酒僧借王重陽手中的「九陰真經」后有所感悟,創出不弱于「九陰真經」的「九陽真經」,除卻自身天賦外,觀九陰真經后的基礎框架之高,也決定了九陽神功不會是什么低劣的秘籍。
林洛估摸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水平,在趙國也只能算一個二流中等的高手,以他現在的水平,「連城劍譜」之高他是沒辦法還原出來的;「太玄經」百二十字包含劍法、身法、心法,更是難以置信,無法復制的經典。
他現在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他的劍法。
不若將唐詩劍法的理念,融入《俠客行》一詩當中?林洛輕抿一口清茶,開始思考這事情的可操作性。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俠客行》一詩,絕對是俠客仗劍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