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平越打越憋屈,出劍也愈加慌亂,就在這時候身后一撞,碰到一塊硬物。
志平雙眼發亮,機會來了!
原來志平被逼退到山間過道的邊緣,正巧有一顆柏樹,脊背靠在樹干上,施展輕功雙腿不斷朝上挪移,隨之而來整個身子逐漸騰起,躲開了祝澎濤的“躺地劍法”。
霎時間雙劍交鋒十幾次,激起“叮叮叮”金屬交匯的聲音,伴隨著無盡的火星。
“吃我一劍,「道沖不盈」!”
志平蹭蹭倒上樹足有兩米高,拉開與祝澎濤的距離后,施展出劍法中奪目一招。
道沖不盈,取自道門祖師圣師李聃,也就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經》中: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也是志平現在所學劍法中威力最強的一招。
不過劍招如其名,講求不滿不盈,更是平添了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與《易經》之中盈則有余,亢龍有悔有異曲同工之妙,同屬道家至理。
可志平現在的心態,卻無法達到劍招即心境的地步,威力百不足一,不過對祝澎濤來說,這一招絕對算得上下山歷練以來,面臨的最強招!
祝澎濤與志平都是下品武徒境界,但志平入門早,雖是同一階級,但卻比祝澎濤內力更多一份底蘊。不過祝澎濤自有其自己的優勢,雖然真正跟隨師尊林洛學武不過**月時間,但可是經歷過實實在在的搏殺,對實戰的理解感悟絕非志平可比。
這也是為什么在極度被動的局面下,祝澎濤也能找到機會反敗對手,這都是實戰經驗帶來的好處。
面對讓人頭皮發麻的劍招,祝澎濤的戰斗意識瞬間就做出反應——「不動如松」!
松風劍法中最強防御力的招數「不動如松」!
祝澎濤學過的武功不算多,「五虎斷門刀」、「松風劍法」以及半吊子的「一字電劍」,要說這些武功里哪門功夫最純熟,莫過于松風劍法。
下意識的使出最熟稔的防御招式。祝澎濤就好像變成了一根樹上的松針,身形不停的晃動,而下盤卻如蒼松一般堅定不移。就看他手中鐵劍直來直去,剛猛迅捷,每處一劍,必有嗖嗖風聲。而劍速極快,勁道更大。
志平的出劍全部落空,叫他大呼不可能!
他每每出劍,祝澎濤總是可以做出不可思議的動作,或是身子避過,或是用手中一米鐵劍擋住殺招。
兩人如此非同凡響的戰斗自然引起了山上守山的弟子與還未休息的道德觀長老。
山腰處傳來的乒乒乓乓的劍器打擊聲,分明是有人動手的痕跡。剛打完坐準備回房休息的玄鑒道長,六識敏銳,聽到山腰處的兵器聲,三步并做兩步越過正準備趕下山瞧個究竟的守山弟子,快速的來到山腰。